這是一個看上去五六十歲的老漢,有著一張飽經(jīng)風(fēng)霜的臉,穿著深藍(lán)色對襟棉衣和黑色大腳長褲。一雙大手布滿了深深的皺紋,手背粗糙得像老松樹皮,正熱絡(luò)的幫大伙提行李。
又想到什么似的說道:“竹筏一次過不了這么多人,老師們要分兩趟,不用擔(dān)心很快地?!?
面對山里人自來熟的熱情,他們這群師范學(xué)生有著不適應(yīng)的拘緊,只會嗯、啊、好、麻煩了的回應(yīng)一氣。
這對小情侶一點也不合群,直接拎著行李就上竹筏。林鹿和金璐交換了個眼神,撇撇嘴不做聲。
馬安寧自從坐上車就一副煩躁又陰陽怪氣的樣,不由分說的搶在王勝面前,提著自己的行李上了竹筏。
那老漢腳一蹬上了竹筏,順手抽出竹竿用力一撐,竹筏像箭一樣朝對面射出。
林鹿、程安歌他們四個互相對看了幾眼,示意知道誰知道內(nèi)情的快說。金璐搓搓手哈了口氣冷嘲道:“他送禮給辦事員,結(jié)果辦事員嫌他禮輕,他又舍不得繼續(xù)送……”
話一出口大家都心里有數(shù)了,林鹿好奇的問金璐:“你怎么知道?”
“他沒找你借過錢?”金璐反問道。
林鹿搖搖頭。
她臉上流露出譏諷并不說話。
等了不過一刻鐘竹筏就過來了,大家自覺地拎起自己的行李上了竹筏。河面一道道冷風(fēng)咻咻從他們身邊刮過,林鹿一哆嗦的豎起衣領(lǐng)。
很快就到了對岸,先到的早已坐在河邊一座簡陋的竹亭內(nèi),大家紛紛朝竹亭走過去。竹亭內(nèi)居然還有一個燃燒的小火塘,噼里啪啦的燃燒著曬干的竹片,驅(qū)散了一絲身體的寒意。
沒多久一個三十來歲身材高大魁梧,穿衣打扮都和擺渡人一樣的大漢推著獨輪車過來。
竹亭內(nèi)這群人中林鹿是最顯眼的,穿著一身鵝黃色修腰羽絨服,淡藍(lán)色牛仔修身褲,盡顯曼妙的曲線和少女的青春。
阮溪一眼就看到了她,慢了半拍后繼續(xù)朝前。把車交給了擺渡人后大步跨向亭內(nèi),進(jìn)去后掛著樸實的微笑和每位老師握手問好,熱情地自我介紹:“各位老師們,我是朱家村的頭人阮溪,歡迎各位老師不辭辛苦的來到我們這個窮鄉(xiāng)僻壤的地方來支教。咱們村窮,老師們有要求盡管提,咱們一定會竭盡所能的支持老師們的工作?!?
這次過來的都是年輕人,對外社交能力不足。有的傻笑點頭,有的連聲應(yīng)到,林鹿大方的與他問好。
在他和擺渡人的折騰下,大伙的行李都綁上了獨輪車。阮溪推著車走在了前面帶路,大伙跟在他身后。
正值冬季路旁的稻田都已收割過,遠(yuǎn)處一叢叢筆直修長的竹子還倔強(qiáng)的帶著最后的綠意。
阮溪不怎么說話埋頭推車帶路,走了幾十分鐘后,兩座巍峨的山峰出現(xiàn)在大伙面前。黑灰的山峰連接很緊,山峰中間有一條蜿蜒的石板小路。
阮溪回過頭來給大家介紹:“這就是我們村子的入口?!?
大家都沒見過這種類似一線天的入口,好奇的東張西望走上石板路。小路很窄,只能同時并排走兩個人。兩側(cè)就是高聳的巖壁,被千百年風(fēng)刮過的巖壁光滑無比,連一根雜草都看不到。深灰的石板一條條粗糙的碼排在泥土上,偶爾還有幾根雜草頑強(qiáng)生長在石板縫隙
穿過這條蜿蜒的小路,步入眼簾的就是被山谷環(huán)繞的一座村寨。順著階梯朝下走能看到一座座吊腳樓順著山勢斜坡而建,形成有規(guī)律的環(huán)形建筑群。
斜坡上種滿了一株株的樹木,冬季凋零,只有光禿禿的深褐色的樹干和張牙舞爪的樹枝。
阡陌縱橫的小道匯聚到正中,中間則是一塊用水泥澆灌而成的空地??盏卣行挠幸活w高大的桃樹,可以想象春夏時節(jié),樹葉繁茂的時候,巨大的樹冠就像一張巨大的遮陽棚,獨輪車推到這里就停住了。
遠(yuǎn)處、近處在菜地里干活的人,或者是坐在樹下做手工的人,還有幾只汪汪叫的土狗也跟隨著主人一股腦的擁上來,說著這群老師們聽不懂的土話。
大多男性都穿著和阮溪一樣的服飾,女性則是為右衽上衣或者圓領(lǐng)胸前交叉上衣,下裝為各式百褶褲和長褲。
他大聲喊了一句,村民們?nèi)及察o下來。阮溪這才清清嗓子對大家說道:“按照寨子里的規(guī)矩是一位老師借住一戶,你們的吃喝拉撒什么的都是戶主的事。各位老師,麻煩你們拿出之前辦事員發(fā)給你們的紙片,按照顏色就有對應(yīng)的家庭帶你們過去。”
到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紙片的作用,林鹿從口袋里拿出紫色的紙片,程安歌是粉紅色,金璐的綠色、馬安寧的黑色、王勝的棕色、小情侶的藍(lán)色和白色。
“快吃晚飯了,大伙速度快點,別餓著老師們?!彼钟猛猎捴貜?fù)了一遍,村民們帶著憨厚樸實的臉,三三兩兩的找到了對應(yīng)的顏色,積極的拎著他們的包就走,生怕委屈了老師。
空地上只剩下林鹿和阮溪,不用說就知道住他家。
林鹿剛想著他家有幾口人,家里干凈不干凈的問題,阮溪就已經(jīng)拎著她的包走到前面了,只好小跑著跟上他。
阮溪的吊腳樓位置極佳坐北朝南,整片山坡就只有它一座吊腳樓。山坡上長著好幾株年數(shù)久遠(yuǎn)的桃樹,光禿禿的樹干發(fā)黑,長著或大或小的痦子,樹枝猙獰蜿曲。
這里的吊腳樓建在斜坡上,把地削成一個“廠”字形的土臺,土臺下用長木柱支撐,按土臺高度取其一段裝上穿枋和橫梁,與土臺平行。吊腳樓低的七八米,高者十三四米,占地十二三個平方米。屋頂除少數(shù)用杉木皮蓋之外,大多蓋青瓦,平順嚴(yán)密,大方整齊。
他倆順著搭在斜坡上的竹梯上了二層,推開大門后林鹿跟進(jìn)去一看:二層的正中心有一個大火塘左右兩側(cè)各有兩間房。
阮溪領(lǐng)著她走進(jìn)了右手邊靠大門的房間推開了門,放下她的行李對林鹿說:“老師您就住這間房,缺什么和我說聲?!?
說完后走出了房間順手掩上了房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