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女苑與育福院,是因待嫁姬衍伸出來得處所。
待嫁姬因試親這門禮俗,容易有提前生子之況。
在落英國,與訂定婚約者提前合歡是非常普遍的事。
落英國雖重視女性貞節(jié),然對于與婚約者提前合歡、并誕下子嗣一事,落英國內(nèi)不僅不排斥,反而頗興此禮。
開國皇后這一政策,成功解決了不少一家獨苗因戰(zhàn)死沙場而無法延續(xù)香火的狀況。
落英國可以快速恢復(fù)人丁茂盛、國家繁榮,開國皇后這項政策功不可沒。
育福院主要是接納所有嬰幼兒之地;多是試親后,不被接納的嬰孩、或是不被大戶人家承認的私生子女、亦或是妾室子女。
落英國重視新生兒,新生兒被認為是"福",不可輕易抹殺,育福院因此被認為是極其重要之所,在這生長的幼孩被稱為"福童"跟"福女"。
育福院的孩童六歲便需在院內(nèi)工作、八歲使可議親。
有些大戶人家為安定后宅,偶時會"領(lǐng)""福童"或"福女"回宅當作家中公子小姐,此時育福院會要求對方出一筆作為"福童"或"福女"未來的"獨戶費"。
有些"福女"也會被選做為貼身ㄚ鬟。
在十歲前,"福童"或"福女"所有事宜皆在育福院名下管理,十歲后,"福童"或"福女"可自行決定與雇主簽訂"絕契"或"雇契";也可選擇獨立出戶。
育女苑則不同。
育女苑是買賣女嬰、女童之處。
大多都是窮苦人家、或急用錢之人,選擇在此賣女。
育女苑的女童會依照外貌而有不同待遇;一般來說,所有女童皆須做粗重繁雜的工作外,還須學(xué)習(xí)合陰陽之道,若是外貌出眾者,還可學(xué)習(xí)才藝,往后便有機會能被育女苑安排去更好的出處。
外貌次之者,若能被妓院選中也算是較好的出路了,最為凄慘的是被發(fā)落進窯子的,除硬生生被糟蹋外、還須承受難以翻身的人生。
育女苑內(nèi)還有一座專供身份非富即貴的"琦樓";住在"琦樓"的女童被稱為"琦袼","琦袼"說白了就是特殊癖好者的寵物,興致來了就上"琦樓"、極其中意還可遷出"琦樓",當作外室養(yǎng)護,若玩過后不喜,育女苑也還是會將"琦袼"繼續(xù)養(yǎng)在"琦樓"內(nèi)。
"琦袼"年尚十九時,又被稱"厊女","厊女"通常不再受到青睞,屆時若"厊女"錢財足夠,可為自己贖身、獨立出戶;錢財不夠為自己贖身時,育女苑也會將她們發(fā)落給妓院或是窯子。
"厊女"終究曾受權(quán)貴者青睞,但凡沒有犯過什么滔天大錯,"厊女"在窯子內(nèi)的待遇還算是好些。
在育女苑養(yǎng)成熟的少女,只要不是"琦袼",統(tǒng)稱為"苞子"。
偶爾會有一些少女無故失去初紅,在育女苑中被稱為"娧紅"。
一般而言,青樓只收有才有貌的"苞子"或是"福女"。
妓院多數(shù)收普遍的"苞子"、少數(shù)有貌的"娧紅"及"厊女"。
窯子最喜"娧紅",因價格相較低廉且無權(quán)無勢;只要條件狀況及價格許可,青樓及妓院不收的,窯子通常不拒。
曾經(jīng)在走南闖北的商場往來中,女扮男裝的云璃也去過不少青樓、妓院,甚至是育女苑的琦樓,她也是見識過的。
因著自己是裝扮成男性,所以再如何荒唐夸誕的場合,她也都笑著應(yīng)對忍受。
皇龍耀并未逼迫她去到那種商市、甚至表露過對這事并不贊同,卻架不住她的倔拗,只得隨她前往;也正因此,對她更加敬佩、以及憐惜。
但凡出身大家之女,怎可接受這事?便是市井商戶之女,也不見得有勇氣敢與男性處于這花街柳陌。
她卻真真正正拋卻了所有原先禮法教條,讓自身全心全意投入生意之上,甚至做到比多數(shù)男性更好。
這更讓他心疼。
一介女子是為了什么做到這樣?做到身為女子的聲譽、名望,全都可以在商譽之前低頭示弱。
正常情況,沒有女子能接受眼前真實上演活春宮之狀,皇龍耀相信云璃也不會例外,卻不想這是低估了她。
而后,凡是流云商行待客宴賓之道,皆能讓雙方賓主盡歡,云璃無一失手;而后她設(shè)立的琉璃商行更是令眾人贊羨不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