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憶里最多的畫面,是她母親默默垂淚的畫面,女人似乎很喜歡哭,有時候看電視,明明是喜劇,她的眼淚都能悄無聲息流下來。
原主以前不懂,就問媽媽你為什么哭,女人不說,只抱著她默默流淚。
等她長大了,她懂了,她媽媽哭,是因為爸爸不要他們了。
后來原主不問了,每次看到母親哭,就在一邊陪著她。
再后來女人生了場大病,幾乎花光所有的積蓄。之后,他們從別墅里搬了出來,那年冬天,女人沒能熬過來。
那年,原主14歲。
女人走了之后,留下來這套房子以及足夠支撐原主到成年的存款。
今天,剛過完19歲生日的原主死了,死于疲勞過度。
離音摸了一把臉,因為共情的原因,她對原主的遭遇感同身受。
14歲的女孩,沒有了監(jiān)護(hù)人,只能獨(dú)自一個人支撐一個家。
是的,家。
女人雖然去世了,但原主仍然保留著女人所有的東西,吃飯的時候,也會準(zhǔn)備兩副碗筷,就好像那個女人一直在。
其實她不覺得自己過得苦,因為女人在的時候,從來沒讓她缺衣斷食,相反的,她把所有自己認(rèn)為好的東西留給了她,比起別的小孩,原主不覺得自己缺少了什么,所以她很心疼被丈夫拋棄獨(dú)自拉扯自己長大的女人。
直到身死,她唯一一個愿望,也是有關(guān)于女人的。
她想找到那個拋棄她們母女的男人,問問他,為什么要拋棄她們?
其實這個問題,離音自己都可以回答原主。
因為不愛了,就這么簡單。
不論是男女,相愛的時候,可以許下海誓山盟,不愛的時候,比誰都狠心。
但既然是原主的遺愿,離音即使清楚答案,也會找到那個負(fù)心男,幫她問一問。
離音走出客廳,從水缸里舀了一瓢水洗了把臉,摸了摸自己洗得發(fā)白的牛仔褲兜,從里面拿出個老人機(jī)以及一些零零散散的錢。
她按亮手機(jī)屏幕,看了眼時間,下午五點二十一分。
平時這個點,原主應(yīng)該在打第四份工。離音來了,在工作上就不打算按照原主的軌跡來了,畢竟原主就是因為長期以來高強(qiáng)度工作,才會過勞死的。
打電話給幾個老板請了假,離音數(shù)了數(shù)自己身上的錢,四十九塊二毛,對原主來說三天的伙食費(fèi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