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0章驚閨
不過讓蘇硯比較遺憾的是,雖然他一度非常羨慕磨鏡少年,一見面就被聶隱娘相中為夫,恩恩愛愛。
但到結(jié)局,這兩人卻并沒有廝守終老,因?yàn)槟ョR少年是凡人,聶隱娘給丈夫?qū)ち朔莺貌钍潞?,就飄然遠(yuǎn)去,成為神仙中人了。
對于眼前這個磨鏡人的道士打扮,蘇硯倒是一點(diǎn)都不意外,不會因此認(rèn)為他一定是什么修行中人。
其實(shí)自古以來,就有很多兼職當(dāng)磨鏡客的道士,因?yàn)槟ョR所需的材料,比如鉛、錫、水銀等都不是尋常之物,但卻是道教煉丹法中最基本的原料。
而日常接觸這些原材料的煉丹道士們,自然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便利。
甚至有磨鏡道士,會順帶沿街兜售丹藥,也算是磨鏡賣丹兩不誤了。
歷史上最出名的磨鏡道士,應(yīng)該是呂祖呂洞賓,《唐才子傳·呂巖》有記載:
“又嘗負(fù)局奩于市,為賈尚書淬古鏡,歸忽不見,留詩云:袖里青蛇凌白日,洞中仙果艷長春。須知物外餐霞客,不是塵中磨鏡人?!?
另外沿街敲打的拍板也有個說法,由于需要磨鏡的多是婦人女子,她們聽到聲音后才會出來喚人磨鏡,因此這拍板有個好聽的別名,叫【驚閨】。
雖然早就對磨鏡人這個職業(yè)有一定了解,但今日,還是蘇硯第一次親眼見到真正的磨鏡人。
因此他興趣一上來,打算跟過去看看。
跟了一段路,到了稍微僻靜一點(diǎn)的街道后,由于人流減少,那沿街吆喝的中年道士也發(fā)現(xiàn)了不對勁,他轉(zhuǎn)過身來,奇怪地看向蘇硯,“你要磨鏡?”
蘇硯搖頭,他很誠實(shí)地回答:“我沒見過人磨鏡,想看一看是怎么磨的。”
這讓中年道士看向他的眼神更古怪了。
剛好這個時候,右街邊不遠(yuǎn)處一扇木門半開,一個年輕的小娘朝這邊招了招手,她輕聲喊道:“磨鏡匠,這邊,有鏡子要磨?!?
這小娘看上去不過二八年華,只小心翼翼地探出半個身子,神情間還是頗有些怕羞的。
這個世界雖然沒有受過理學(xué)荼毒,但是未出閨閣的年輕女子,仍然比較遵守男女之防,輕易不與陌生男子接觸。
磨鏡道士徑直上前,沒再理會蘇硯。
小娘很熟練地,從門洞中遞出一面銅鏡,“時下要幾個錢?”
道士拿起生了不少綠銹的昏蒙銅鏡看了眼,“六文。”
小娘輕松應(yīng)下,相對于磨亮明鏡的好處來,這六文錢花得相當(dāng)值當(dāng)。
于是磨鏡道士放下拍板,解下背后的木箱,以及綁在木箱旁邊的一條長條板凳。
他半蹲下身,分別取出刮刀、方局、磨鏡磚、磨鏡藥等物,坐在板凳上的一端上,準(zhǔn)備開始磨鏡。
這個時候,蘇硯感興趣地湊上前來,惹得那小娘又縮回去了一點(diǎn),她有些好奇地看著這個少年。
這般俊俏的少年郎,哪怕在這杭州城里也算是少見的。
道士看了蘇硯一眼,倒是沒有趕人,只是將方局放在板凳另一端上,然后將表面生銹的銅鏡,放在方局上固定好。
本章未完,點(diǎn)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