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3章 番外(3)
自打戴上皇后的鳳冠, 跟傅煜搬到皇宮后, 攸桐這還是頭一回出宮。
——剛登基時,傅煜雖控扼京畿防守,因戰(zhàn)事初定、魏建未除, 內(nèi)外其實暗潮云涌, 藏了許多眼線。那會兒攸桐又剛懷身孕, 胎都沒坐太穩(wěn),更不敢亂跑,即便是住在皇宮里,也頗謹(jǐn)慎留心,只在鳳陽宮周遭打轉(zhuǎn)。
后來傅煜御駕親征、平定魏建, 天下總算安穩(wěn), 她偏又生了鈞兒。
孩子剛出生那陣, 最需要人照顧, 哪怕身旁有成堆的宮人伺候, 有精挑細(xì)選的乳母照料, 攸桐也不敢掉以輕心, 去歲秋冬之間, 心思便盡撲在孩子身上。到今年,四方安定,沒了戰(zhàn)事攪擾, 傅煜特地開恩科, 從二月下旨, 到考試選拔后安排官員, 將傅煜忙得不可開交。
皇上忙得焦頭爛額,攸桐哪還能任性肆意?
是以這兩年之間,哪怕心里早已飛出皇宮許多回,攸桐卻還是管著腳步,藏住念想。別說是到京城外去,就連這四方天地的宮門都沒踏出去過。
畢竟這是她選的路,束縛也心甘情愿。
而今傅煜既然發(fā)話,顯然是外頭已然穩(wěn)妥,攸桐興致勃勃,將京城周遭的山水想了一圈兒,最終定在了京城南邊的石門渡。那一帶山勢開闊、峰巒疊嶂,沿山腳河畔兩側(cè)皆是茂盛樹林,清澈平緩的河流綿延二十余里,穿峽谷而過,最宜縱馬馳騁,踏水賞秋。
到時候,再往水畔支個攤子,射些野味烤著吃,嘖嘖。
攸桐想著那滋味便流口水,當(dāng)即擇定去處。
傅煜隨即安排心腹之人前往查探安排,尋摸好留宿的地方,由杜鶴親自負(fù)責(zé),調(diào)眼線暗衛(wèi)過去,沒鬧出半點(diǎn)風(fēng)聲。待得八月初三日,傅煜上完朝回來,安排好蓬萊殿的事,便攜攸桐換了身微服,悄然出宮。
不過,兩人幷未立時去石門渡,而是去了京城里頗熱鬧的灑金街。
……
灑金街在皇宮東南側(cè),街如其名,是繁華富麗的所在。
這地方南北貫通,東西狹長,往北是高門貴戶的府邸庭院,往南則是南北客商最愛的下腳處,來往多富戶,最不缺揮金如土的人。街市上最多的,便是各色珠寶店、綢緞莊、成衣鋪和成名票號、酒樓。
這其中,便有間二月里新開張的京都涮肉。
京城里匯聚四方食材,杜雙溪在攸桐的指點(diǎn)下將火鍋的各色蘸料做得齊全,配上花樣繁多的小菜,店鋪開張沒一陣便頗受喜愛。在攸桐的指點(diǎn)下,杜雙溪再往店里掛上些諸如“何以解憂,唯有涮肉”、“天下無涮肉不能解決之事,若有,則涮肉佐酒?!敝惖呐谱樱瑢⑿I銷手段用上去,很快便有了名氣。
初開張的那幾月,每日賓客盈門,銀子如流水般淌進(jìn)來在,直到入暑后才稍稍冷清。
這些銀錢攸桐也沒藏私,刨去成本后,留下該給杜雙溪、掌柜管事和伙計們的分例,余下的銀錢,連同齊州那兩家的一道放進(jìn)小金庫里,交予魏思道保管,以供賑災(zāi)散粥等用處。
——若往后分店開到別處,這小金庫便能更充實。
且各處食店開起來,里頭添采買人手和伙計管事,也算是幫幾戶人家解決了生計。
此刻,攸桐站在涮肉店外,瞧著裝飾別致的敞廳和繁忙奔波的伙計,甚是滿意。
她今日只做尋常高門婦人的打扮,發(fā)髻高挽,簪以金釵,綾羅交領(lǐng)半臂之下籠著輕紗,飾以纏臂金,貴麗而不失婉約。底下則束著曳地長裙,纏枝海棠隨修長的雙腿輕翻,裙角灑了碎花,搖曳生姿。
旁邊傅煜一襲玄色錦衣,取玉冠束發(fā),沖淡端凝冷厲,身姿如玉山巍峨,偉岸峻整,儼然是高門貴人的模樣。
涮肉店的伙計不認(rèn)得他們,瞧來客氣度高華,忙上來熱情招呼。
待進(jìn)了雅間,攸桐才道:“白掌柜在吧?”
“在的,您二位跟咱們掌柜認(rèn)識?”伙計動作機(jī)靈利落,將那干凈整潔的桌子又擦了一遍,取出食單端端正正地擺在跟前,也沒急著介紹菜色,只等吩咐。聽攸桐說要見掌柜,且語氣頗熟稔,便應(yīng)了聲,招呼人端茶,而后去請掌柜。
不過片刻,白掌柜便笑呵呵的來了,腰桿兒微挺又不失恭敬,顯然是常招呼貴客。
進(jìn)了門瞧見兩尊大佛,白掌柜險些閃了腰,要跪地行禮時,見攸桐輕輕搖頭,硬生生止住了——這灑金街上往來的都是貴客,他能被選為此處的掌柜,手段和眼色都極為出眾,見帝后都微服悄然而來,哪敢露出端倪?忙朝伙計遞個眼色,等旁人都出去了,才恭恭敬敬地跪拜。
攸桐便命他起身,詢問食店的境況,勉勵之余,不忘敲打。
末了,問及杜雙溪,才知道她半個時辰前跟秦良玉出門去了,晚點(diǎn)才能回來。
攸桐遂命他回去,待伙計擺上鍋底菜色,便放懷開吃。
銀炭暗熏的鴛鴦鍋里,一半紅辣鮮香,一半酸菜可口,旁邊則是鮮切的薄肉片,外加鴨腸、鴨血之類,亦有夫妻倆都喜歡的蝦滑。再旁邊則是幾樣精致的糕點(diǎn)小菜,外加一壺酸梅湯。
攸桐也不必旁人伺候,自得其樂地慢慢涮肉,待火候差不多,便叫傅煜撈出來。
外頭車馬往來,街巷熱鬧,拋開宮城里的瑣事,是浮生里難得偷到的閑散。
傅煜被使喚得心甘情愿,跟攸桐談及三處食店里每日的進(jìn)項,嘆道:“倒是小瞧了這店,每年攢個幾萬兩,若碰著災(zāi)荒,能幫國庫分擔(dān)不少。事情又是魏家管著,不像官商層層剝皮,刨去開支,賺得可不少。”
“這還只是一處,過陣子再開個分店,又能有一筆進(jìn)項?!?/p>
攸桐單手支頤,筷箸朝傅煜那邊指了指,傅煜便將剛煮好的蟹肉圓子撈給她。
“京都涮肉的名聲是從齊州養(yǎng)出來的,那是龍興之地,最有福氣的?!必┬σ饕髌乘?,帶幾分揶揄,“趁著京城里沒人搶生意,將這食店的名聲傳開,京都涮肉四個字就是燙金的活招牌,哪怕旁人模仿,也越不過這個名氣?!?/p>
“到時候客人便是慕名而來了?”
“那可不?!必╇S手指著外頭那家綢緞莊,“就像這瑞祥莊,京城內(nèi)外那么些販賣綢緞的,沒有百來家,也有幾十處了,卻沒人能越過他,靠的便是口碑。旁人想買綢緞,頭一個想到的便是他家。咱這涮肉坊也一樣,只消掌柜得力,認(rèn)真挑選食材、好好籌備佐料和鍋底,再養(yǎng)些機(jī)靈懂事的伙計,叫客人吃得高興,自然有人喜歡來。就算京城里再開十家八家,也沒人能撼動?!?/p>
至于旁的,有傅煜這天底下最大的靠山在,還怕誰覬覦使壞?
攸桐滿眼期待,怕傅煜被繞暈,將品牌效應(yīng)、基金會之類的念頭盡數(shù)壓下去。
傅煜也饒有興致,“看來,只開這一家還不夠?”
“當(dāng)然了。在齊州時,我便叮囑了雙溪,叫她挑幾個有天分的徒弟教,往后有用處。這些人教出來,可接手雙溪盤好的攤子,守成即可。而雙溪性子聰穎,又愛鉆研吃食,往后食店開到別處,派她這老將出去,按當(dāng)?shù)氐目谖稓夂颍龀鲎袅襄伒椎男禄?,必定穩(wěn)妥。”
這也未必只是空想。
尋常出身的客商若腦子靈活些,能摸爬滾打地創(chuàng)出份字號,掙下家業(yè)。
似攸桐這般背靠皇權(quán),無需忌憚做生意時齷齪事的,只需將精力落在食店上,便能事半功倍。況且民以食為天,待天下安定,百姓富足了,這般享用美食的生意定不會冷清。
傅煜頷首,想著自家嬌妻能創(chuàng)出點(diǎn)家業(yè),竟覺與有榮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