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章 助手
已是暮春, 南樓外的籬笆墻上地錦長得茂盛葳蕤,濃綠的葉墻間, 有附藤而上的碎花盛開, 迎風(fēng)搖曳。透過幾處枝葉稍稀處, 攸桐看到豆綠的衣角輕揚, 不過片刻, 院門口便露出一道人影。
自然是秦良玉幫著尋來的杜雙溪了。
她二十余歲的年紀(jì),頭發(fā)挽了利落的髻,不飾釵簪,卻梳得齊整秀潔。單論身量,不算高,身上穿八成新的藤黃春衣, 底下是豆綠長裙, 料子普通,裁剪卻很合身, 腰間掐細,身材微豐。那張臉?biāo)孛娉?,瞧不出描畫的痕跡,眉眼卻很清秀,神采奕奕。
所謂相由心生, 女人的眉眼輪廓雖是天生, 那氣度卻是依著性情由內(nèi)而生, 看其神情舉止便能猜出三分。而眼前這人, 攸桐雖是初見, 卻頗有幾分親切之感。
到了跟前,杜雙溪便屈身行禮道:“拜見少夫人?!?/p>
聲音不高不低,頗為爽脆。
攸桐忙起身將她扶起,笑吟吟道:“杜姑娘快請起。春草——奉茶?!?/p>
里面小丫鬟已然捧著茶盤出來,春草雙手奉上,客氣道:“姑娘請喝茶。”
杜雙溪起身謝了,目光微偏,瞧見小廚房的門敞著,里頭夏嫂忙著帶人做菜,有蘿卜餅的清香味道飄散出來,似有點詫異。便聽攸桐道:“我那封書信,姑娘想必瞧過了。先前聽秦公子說他曾嘗過極美味的百葉肚,便一直想結(jié)識姑娘,只是瑣事纏身,耽擱了許久,如今總算是如愿以償。”
“承蒙少夫人不棄,那封信言辭懇切,雙溪十分感激?!倍烹p溪聞著那縷縷香味,眼底浮起笑意,“瞧這情形,少夫人身邊是已有能人了?”
“她們也就做幾樣家常的小菜?!必╊D了下,瞧她頗有興趣的模樣,便帶到廚房去。
先前那封信里,攸桐雖不能盡數(shù)吐露打算,卻也簡略說了原委,想與杜雙溪謀面相談,若杜雙溪滿意,便留在傅家,往后開了食店,請她主廚幷贈以宅舍安身。若各自所求不同,也會贈以重金,送她回原處。杜雙溪肯千里迢迢的過來,顯然有幾分誠意,攸桐將這寶庫似的廚房給她一瞧,那位見她對吃食如此用心,果然稍稍意動。
而后商議定,先留杜雙溪在這里住一陣,往后是去是留,全憑自愿。
杜雙溪在來齊州之前,聽秦九派去的人說清原委時,便覺這位傅家少夫人頗為用心,而今看攸桐如此誠意,更覺意外感動,當(dāng)晚便給攸桐露了一手。
她自幼便學(xué)廚藝,整日耳濡目染,天賦頗高,加之性情靈透聰穎,做菜時常能推陳出新,有獨到見解。比起夏嫂按著攸桐吩咐做出來的菜,她在用料、掌握火候時都能琢磨用心,味道自然出于其上。
攸桐喜出望外,甚為禮遇。
原先困在府里的憋悶,因杜雙溪的到來,也云開霧散。
相處得久了,關(guān)乎杜雙溪的身份經(jīng)歷,也漸漸摸得清楚。
……
杜雙溪生于梓州,父親在鎮(zhèn)上開了間食店,膝下一雙兒女,生意足以養(yǎng)家糊口。她幼時聰慧,頗得其父喜愛,也對吃食極有天賦。旁的小姑娘喜愛撲蝶編花籃,她卻愛在食店幫著打下手,學(xué)些父親做飯的技藝,到十多歲,已能踩著小板凳忙上忙下,做出一桌像樣的菜色。
鄉(xiāng)野小鎮(zhèn)比不得州縣繁華,食材也矜貴,那百葉肚便是她怕浪費,熬過許多腥臭難聞的嘗試,才琢磨透的。
可惜她那位哥哥不成器,娶的嫂子是鎮(zhèn)上屠戶之女,慣會算計要強,最怕吃虧。
見家里兄妹兩個,哥哥天分平庸、廚藝有限,妹妹聰慧靈透、廚藝高超,怕老人家偏愛幼女,將食店交到她手里,早早就攛掇挑唆丈夫,吵鬧著將她嫁予別家。杜父起初不舍得,禁不住兒子的糊涂鬧騰,為安家宅,只能尋個人家嫁了女兒。
他倒是慈父心切,尋的女婿雖非富貴人家,為人卻踏實肯干,性情忠厚。
因上頭公婆早亡,無人管束,小夫妻過得還算平順。
可惜世道不夠太平,梓州歸定軍節(jié)度使魏建管,常有外寇來犯,不時便要征兵服役。她婚后不久,丈夫便被抓去服役,派往邊塞,在打仗時不幸死在了戰(zhàn)場。
那時杜父也病倒在榻上,家里的食店交給兒子和兒媳打理。
杜雙溪獨自撐了大半年,在父親去世后,見嫂子一臉尖酸,怕她回去搶家業(yè)般提防,哥哥又顧著袖手旁觀,心灰意冷之下,換了個地方謀生。秦良玉跟她相識,也是在那時,他游歷四方、遍識百草,她開了家小食店,獨自過活,只求個安穩(wěn)。因那一帶盛產(chǎn)草藥,秦良玉逗留了兩月,時常去她那里用飯,彼此熟識。
再后來秦良玉回了齊州,杜雙溪也被射獵的縣太爺公子瞧上,要強納為妾。
杜雙溪哪里肯?
如今的世道,朝廷無力轄制別處,百姓處境如何,端看主政一方的是何人。
譬如在永寧帳下的齊州等地,傅家祖孫父子威名赫赫,不止保得一方安寧,亦頗有愛民之心。附近數(shù)州的官員任用考察,也由傅德明親自過問,倘若朝廷派來個昏聵狗官,輕易便能趕走,另選良才舉薦。嚴苛法術(shù)、清明吏治下,官員不敢徇私枉法、肆意妄為,百姓便能安居樂業(yè),愈發(fā)擁戴傅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