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1章 訪客
宮變的事上傅煜出力極多, 事成后他卻未大肆張揚,更沒露半點居功自傲之態(tài),只偏安丹桂園中, 冷眼觀動靜。許朝宗欲封賞爵位時, 傅煜皆辭謝不受, 欲封一品將軍的虛銜, 也被婉言謝絕。
——這些虛名, 顯然非傅家所求, 至于田產(chǎn)財帛之物,更不會被傅家放在眼里。
但這功勞, 卻不能沒半點表示,否則太說不過去。
許朝宗看得出傅家胃口不小,見兩道封賞皆被辭謝, 這日召傅煜進宮, 親自問計。
還是在麟德殿里, 朱漆盤龍、銅鼎熏香,從前是久病體弱的熙平帝坐在御案后,而今換成了年輕的帝王,溫雅端貴。可惜朝廷積弊太深,熙平帝在位十年,眼睜睜瞧著兵權(quán)旁落、政令難行, 都無力挽回, 許朝宗既無威儀震懾的鐵腕, 又乏重振超綱的手段, 又能有幾分回天之力?若是接個清平盛世在手里,有能臣良將輔佐,他或許還能勵精圖治,如今接了個爛攤子,如何收拾?
最初奪得帝位的狂喜淡去,真坐到至尊皇位,面對棘手的前朝后宮,許朝宗顯然很頭疼。
那雙眼睛里,從前藏著對皇權(quán)的狂熱渴望,如今卻分明添了疲憊。
傅煜端然而入,瞧著御座上的帝王,恭敬拜見。
許朝宗哪怕心有忌憚,也須擺出信重之態(tài),親自過去將他扶起。而后面露愁容,說如今新朝初立,本該群臣齊心革除舊弊,做些有利天下百姓的好事,奈何人心渙散、六部無能,許多弊端積重難返,當如何應對。
傅煜拱手,姿態(tài)端肅巋然,說朝政千頭萬緒,皇帝難以恭覽庶政、事必躬親,須有能臣輔佐。但如今朝堂上,許多官員尸位素餐、德不配位,徒有富貴利己之心,而無匡扶帝王之能,須遴選有才能的官員入京,擢拔能統(tǒng)率百官的能臣擔任相位,輔佐皇帝。
很巧,放眼天下,屬永寧節(jié)度使傅德明才能卓然,治下清明,極得百姓贊譽。其政績才德,四處節(jié)度使無人能及,也不比京城幾位重臣遜色,出將入相,更能服眾。
傅煜舉賢不避親,舉薦傅德明入京為相。
許朝宗一聽,便知這相位才是傅家真正想要的。
傅家捏著永寧兵權(quán),尾大不掉,已很令人頭疼,若再染指相權(quán),便會愈發(fā)難對付。許朝宗本就優(yōu)柔而少決斷,心中作難,只說傅煜此議甚好,他斟酌后會安排。
回宮一琢磨,這事兒雖是引狼入室,但若斷然駁回,傅家若心存不滿添亂,他如今可無力應對——上回傅煜幫他應對英王的刺殺、這回安插人手入宮奪權(quán),許朝宗知道傅煜的鋒芒,自問暫時無力壓制。且這陣子多半精力須放在內(nèi)廷禁軍之中,除掉迫在眉睫的隱患,朝堂上無力挾制,難免令局勢更亂,非他所愿。
倒不如先放虎狼進來,他穩(wěn)定內(nèi)廷后騰出手,借傅德明之力立起帝王威儀,恩威幷重籠絡人心,屆時再借別處之力牽制傅家,總比如今束手無策的好。
——畢竟朝廷上爭權(quán)奪利,各自為營,傅德明未必就能一家獨大。
這般猶豫權(quán)衡,終是決定暫且妥協(xié)。
傅德明入相的事就此議定,許朝宗怕周遭武將出亂子,也不敢放傅煜回去。
朝廷調(diào)令官員時還有許多文章可作,傅煜樂得留在京城安排,欣然應允。
……
朝堂上的事兇險復雜,攸桐幫不上忙,又惦記齊州的那座小院,待塵埃落定,便想回去。
傅煜很是不舍,卻知道京城里暗潮洶涌,有許朝宗提防貪婪,待傅德明入京后,更會有旁人虎視眈眈,攸桐若留在此處,不及在齊州安穩(wěn)自在,便命杜鶴護送她回齊州,順道護送傅德明入京。
攸桐走的時候,正是小年。
因先皇駕崩,喪事未畢,京城各處酒樓歌坊冷清雕敝,街市間幷無年節(jié)將至的熱鬧氣氛。
攸桐心里卻是輕松而愉快。
這趟進京時,她走得小心翼翼、提心吊膽,因不確定能否說動英王,前途未卜,心里未免擔憂。好在事情進展得很順利,英王入觳,幫她打通衙門、推波助瀾,徐家聲名掃地、徐太師抵命歸西、徐淑也得了報應,兩年前壓在她心頭的那件事,得以了結(jié)清算。
魏家此后再無需為聲名所累,徐家的傾塌,也算是為冰湖里絕望的少女給了個交代。
力所能及之處,她已盡力做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