櫝玉只覺得氣悶得很,也顧不上什么身份體面,快步走近場內(nèi),一下子挽了三張三石之弓,齊齊連發(fā),皆中,未等鵓鴿飛遠,便又彎弓再射,一下子鴿鈴之聲不絕,依序響起,宛如一曲別樣?樂章。
艷陽下,少年天子擒著弓,于塵土飛揚中回首,向她揚了揚下巴,一臉的驕縱無雙,比那驕陽還要更燦爛。
這次李檀沒有叫好,但笑眼卻彎成了月牙,甜得不像她。
櫝玉于喧天的贊美聲中只快步回到李檀身側(cè),明明得意,卻又忍不住要計較細微小事,“這次你怎么不叫好了?”
居然認真質(zhì)問起她來,李檀睨了他一眼,答道:“原本那寧遠侯一出,這滿場的姑娘至少有小半動了心思,如今一來,她們的心思大概又轉(zhuǎn)回你身上了 。”
聽了這話,櫝玉愣了一愣,接著笑得燦爛,“管她們心思如何,我的心思只在一人身上。”
李檀有些賤兮兮地湊了上去,問道: “誰呀?“
櫝玉正經(jīng)著一張臉,回答:“一個沒良心的,提了就叫人生氣?!?/p>
這回這沒良心的倒沒有生氣,反而樂不可支,也學著他的樣子,轉(zhuǎn)身專心看起射柳之戲來。
皇帝下場之后,氣氛更是被炒到高點 ,大家倒也看出上面兩位是真對這比試感興趣,是個露臉的大好機會,雖不敢超越皇帝,可倒也能夠彼此一較高下 ,青年才俊群出,李檀簡直看得不亦樂?乎,就算這些少年郎與她無緣,多看看心情也好啊。
待少年郎比得差不多了,便輪到年長些的武將上場了,大多是在沙場上滾打出來的,櫝玉便命人撤了花俏玩意,以柳條去青一尺插于土中兩行,武將馳馬,于馬上拉弓射柳,連鑣飛鞚,這比?法直接粗暴得多,拼的就是實打?qū)嵉募g(shù)的騎術(shù)。
眾人各有勝負,雍國公排后上場,他掌軍中多年,殺伐之氣極重,上場便翻身上了赤馬,單手擒韁繩,雖急馳卻游刃有余,待離行柳近了些,便拉滿了弓。
一箭下去,將將擦過,柳雖倒卻未折 。
場上安靜了片刻,計分的武吏卻鳴鑼 ,“中!”
眾人面面相覷,有雍國公親信率先叫好,隨即開始有人出聲呼應,最終無人糾察。 李檀與櫝玉將這一幕看在眼里,彼此對視了一眼,也未于此時置喙,此事便含糊揭了過去。
二人獨自立于高處,李檀面色不變,還是那副菩薩面孔,嘴上卻悄聲說道: “看來這雍國公是選好要走哪條路了。 ”
櫝玉同樣還是八風吹不動的樣子,淺笑道:“求而不得?!?/p>
以上射柳的細節(jié),主要出自于《明太宗實錄》,明代周賓編纂的《識小編》 ,陳繼儒的描述以及清代高士奇的《天祿識余》中的片段。
《明史·紀綱傳》中記載,“端午,帝射柳,綱囑鎮(zhèn)撫龐瑛曰:“我故射不中,若折柳鼓噪,以覘眾意。 ”瑛如其言,無敢糾者。綱喜曰: “是無能難我矣。 ”遂謀不軌。(永樂)十四年(1416年) 七月,內(nèi)侍仇綱者發(fā)其罪,命給事、御史廷劾,下都察院按治,具有狀。即日磔綱于市,家屬無少長皆戍邊,列罪狀頒示天下。其黨敬、江、謙、春、瑛等誅遣有差。
即當朝宦官紀綱弄權(quán),仿效趙高的指鹿為馬,于端午故意射柳不中,以試探多有人少人忠于自己,試圖和明成祖分庭抗禮,成祖看在心中隱忍不發(fā),后放長線釣大魚,后將紀綱及其同黨一網(wǎng)?打盡。
這里化用的是這個典故,特此說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