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滿殿的花團(tuán)錦簇,群芳中的那個人卻心甘情愿地只望著她。
明明也一樣于世事滄桑中磨出千丈心防,明明也一樣知道流水易逝,卻在這滿京城的外命婦面前,當(dāng)著少女思慕的目光,只望著她。
高堂明鏡,李檀的心臟卻砰砰跳著,仿佛有蝴蝶在里面飛,催著她不由自主地也翹起了嘴角。
便是十四歲時的她,也沒笑得這么美過。
眾人只覺得太后一下子仿佛有些不同 ,讓人猛地發(fā)覺她其實還處韶華,那股子拒人千里之外的客氣和藹全散了。
二人為首,攜著眾人浩浩湯湯往東苑去,其他外命婦都離著一段距離,唯有李檀能與櫝玉稍稍近些,可也要隔著些數(shù)寸。 若論孝,李檀便該走在前邊,若論尊 ,則應(yīng)櫝玉走在前邊,總之都難并肩。
五月的太陽已經(jīng)有些毒了,天上一絲云也無,直照得四方雪白光亮,只在人腳邊投下小小一抹影子。
便是連影子也隔著些距離的。
李檀踩著自己的影子頑,她素日里都力求一言一行與太后的貴重身份無所違背,一向被人覺得德高望重,今日卻先后漏了痕跡,現(xiàn)在獨自走在前面,才讓人發(fā)覺高服之下的背影有些瘦弱。
后頭目光沉沉,多少人打量著前頭的二人,倒不是揣測別的,而是一個是當(dāng)世女子的典范,一個是天下人中的至尊,如何叫人不心生欲念,那目光中愛慕有之,算計有之,如織錦般交疊纏繞?著二人。
李檀卻在這目光中,打量著地上二人的影子,這太陽好生討厭,他們不能并肩便罷了,可連影子也如此不識趣,非要隔著些距離作甚。
她悄悄地移了一步,兩人的手便在影子中落到了一起,盡管李檀和櫝玉必然無法并肩,但至少他們的影子是自由的,是能靠在一起,哪怕就那么一瞬。
李檀看了看那交疊的影子,抿嘴笑了笑,便移開了,她所求的從來不過點瞬,這對如今的李檀來說便恰當(dāng)而足夠了。
她繼續(xù)走著,芳儀萬千,高貴大方,一步一步邁得極穩(wěn),一如往昔。
忽然,手背擦過一點溫暖,櫝玉的手與她的將將挨在了一起,指節(jié)微微嵌入指縫當(dāng)中,若有似無地交纏。
掩在今日這吉服寬大的衣袖下,在眾人雪亮的目光前。
李檀不由屏息,欲分開卻被櫝玉再次扣住,這次不再虛虛攏著,而是實實在在地握住了她的指尖,力氣不大,卻叫她掙脫不得。
李檀知道這樣不妥,在眾人目光中如此共立不妥,并肩不妥,什么都不妥。
可她甘之如飴。
仿如蛇擊七寸,龍觸逆鱗,明明是痛的,卻又心悸難忍,這些滋味,李檀以前從未嘗過,如今卻全嘗了個遍。
但這滋味不壞,讓她忽覺,原來兩情相悅,是這般甜的,苦里也是甜的,叫人心酸,叫人失智,叫人于難堪中也千肯萬愿。
春節(jié)、端午、中秋乃如今習(xí)俗中的三大節(jié),明清時三大節(jié)則為正旦節(jié)、冬至節(jié)、萬壽節(jié),每當(dāng)三大節(jié)來臨之際,內(nèi)外命婦都要進(jìn)宮覲見,向皇后行六肅三跪三叩這樣的大禮。
不僅內(nèi)外命婦如此,皇帝與群臣也會在端午同樂,例如永樂十一年(1413)五月癸未端午節(jié),明成祖駕幸東苑觀擊球射柳,時為皇太孫的明宣宗頗為露臉,“擊射連發(fā)皆中” ,且對出了成祖的上聯(lián)“萬方玉帛風(fēng)云會”,應(yīng)之“一統(tǒng)山河日月明”,一語雙關(guān),上喜甚,此事也載入《明太宗?實錄》當(dāng)中,實錄里對于端午的熱鬧情景有詳細(xì)描述,射柳、擊球等游戲的細(xì)節(jié)花樣百出,說明古人在這些游戲上也是很會玩的,有興趣可以一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