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金就拍了一下他腦袋,“整天就想著玩兒,不讀書以后不出息,我就送你回家種地?!?/p>
孩子眼淚汪汪的,摸著腦袋道:“我不喜讀書,我喜歡種地。。?!?/p>
錢氏將孩子拉過來,瞪了周金一眼,“好好的你打孩子作甚?”
她安撫的摸了摸孩子的腦袋,溫柔的和他道:“不想上學(xué)就不上,明天我讓你三叔公帶你去地里種地?!?/p>
孩子高興的應(yīng)下。
周金看著這傻孩子不說話。
孩子最后是從地里一路哭著回來的,但說好了要去種地,那就要去種地,錢氏第二天依舊讓周三郎把他拎到地里去。
孩子哭得不行,這和他在京城種的地完全不一樣。
在京城的時候,農(nóng)忙時書院放假,他們也要跟著家里下地勞作的,但他們就是做些撿稻穗,遞秧苗或者拔草的輕便活兒,像這樣直接頂著大太陽鋤地的,下田插秧的,一次也沒有過。
孩子只能找老周頭哭,“祖祖……”
老周頭憐愛的看著他,表示愛莫能助,“我都得聽你祖祖的話?!?/p>
經(jīng)歷了更苦的生活,他就不覺得讀書有什么辛苦的了,如果有,那一定是因為他不是讀書的料,那還是種地或者做其他的事吧。
錢氏從不勉強每一個孩子都讀書的,畢竟,人有聰明,有笨,這是天生的,父母給的,勉強不了。
連天尊老爺都改變不了的事,為何要勉強孩子去改變呢?
智力不能改變,只有懶惰可以,比如周金。
錢氏看了一眼邊上靠著躺椅曬太陽的周金,雖然他很老了,臉上的褶子一道連著一道,笑起來眼角都是皺紋,但他依舊比別的老頭要好看些。
回想這一生,錢氏并不后悔當(dāng)初的選擇,就是在周家最難,她最苦的時候,她也不后悔。
周金是她自己選擇的,當(dāng)初最主要的便是看中了他這張臉,是真的好看呀。
他又慫又講些義氣,在決定嫁他之前,錢氏當(dāng)然知道他又懶又饞,在家里受寵,不太會干活兒。
但她都不覺得是問題,不會慢慢教就是了,再不濟還有她呢。
懶是可以改正的,只有臉不能,這是天生的東西。
雖然嫁過來后發(fā)現(xiàn)日子并沒有照著自己想象的那樣過,但她也并不覺得很苦。
他雖然懶,但也知道給她說好聽的話,知道她有孕腿腳浮腫辛苦,便每天晚上都給她燒一盆熱水泡腳,按腿。
就是她婆婆都沒有過這個待遇。
也是因為這些細枝末節(jié),她才一直不曾后悔。
后來周銀出生,他不再是老周家最受寵的了,家里三個懂事的人都壓著他去干活兒,他雖然嘟囔個不停,但還是去了。
他學(xué)得很慢,骨子里的懶又實在難去,當(dāng)時她是恨極了,但后來回頭看,她又有些后悔。
其實他懶沒什么不好的,他后來那么勤快,她卻只覺得傷心和心疼。
人到老年便想落葉歸根,也會容易想起年輕時候的事,老周頭自然也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