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78:南鑼鼓巷看房
夏曉蘭一直想的就是做零售。
因為整個80年代,就服裝業(yè)來說最賺錢的并不是服裝生產(chǎn)廠家,而是零售商。好多90年代的百萬富翁,都是擺地攤發(fā)家的,而服裝是最沒有門檻的擺攤選擇。
夏曉蘭早早給“藍鳳凰”注冊商標(biāo),就是想把這個零售的連鎖模式搭建起來。她的下一步計劃就是在京城也開一家“藍鳳凰”,把她媽請來管理。
暫時以商都和京城為兩個中心,向周邊輻射。
真要天南地北的全國各大城市遍地開花,夏曉蘭這邊資金也吃不消,在通訊不方便的80年代,管理起來也不容易。她想的是慢慢蠶食,“藍鳳凰”先是連鎖零售,然后可以做自己的貼牌……就是衣服還是從別處批發(fā)來的,找工廠貼上自己的品牌商標(biāo)就行。
這樣搞的人很多,簡單粗暴,連設(shè)計團隊都不用養(yǎng),只需要管理連鎖店。開這種零售終端,對夏曉蘭來說也是占地盤,于奶奶和國棉三廠扯不清產(chǎn)權(quán)的小樓,藍鳳凰現(xiàn)在的店面,夏曉蘭將來就有了轉(zhuǎn)租為買的優(yōu)先權(quán)。
做實體的,再過30年,一家上市公司的年利潤還比不過一套一線城市的房產(chǎn)。夏曉蘭生意要做,圈房圈地也不放手,本來就是搞幾手準(zhǔn)備。
陳錫良忽然腦子一熱,要搞自己的服裝品牌,這提議有點突然,但夏曉蘭仔細(xì)想想,其實也沒有多難——現(xiàn)在還不是服裝業(yè)競爭激烈,群雄混戰(zhàn)的時間點,1984年,誰想到搞自己的品牌?
用密集的廣告轟炸方式,絕對能捧起一個服裝品牌的。
夏曉蘭不懷疑陳錫良的能力,陳錫良同志作為“創(chuàng)一代”,也就是現(xiàn)在還青澀,才是夏曉蘭指點他。在上輩子那個時空,夏曉蘭沒有先知先覺,千禧年之前她還是忙著開拓市場的銷售人員,陳老板坐擁上億的身家,都不會搭理她這種小銷售。
夏曉蘭遲疑的是她自己的精力和資金,是否允許她和陳錫良合伙。
夏曉蘭說自己要想想,陳錫良急也沒辦法。好在羊絨大衣的事搞定了,陳錫良還能在京城多賴兩天。他這些天是把批發(fā)生意暫時托付給朋友照看,朋友肯定沒他自己盡心,要擔(dān)心著生意,都要等夏曉蘭的回復(fù)。
夏曉蘭能拿出多少錢?建材店暫時見不到效益,每個月能穩(wěn)定有一筆收入的就是“藍鳳凰”。然后和她手里的十幾萬,一共是163000元,買了6000元的國債券,15000元的圖書,再還周誠兩萬,剩122萬。
買房子怎么也要幾萬,能動用的不過是幾萬塊。
夏曉蘭沒有一口回絕,是想到周誠信里說的,結(jié)束香煙生意后有一大筆資金會閑置,問夏曉蘭有沒有什么建議。
她如果不和陳錫良合作,能不能替周誠投錢進去?
投資不動產(chǎn)沒錯,但也不能把錢全部投資在京城的房產(chǎn)上,等著房子升值這些年,周誠就只能苦哈哈全靠工資生活了么,夏曉蘭覺得兩種方式都要有。
而且,周誠投進去的錢,陳錫良做決定的時候想不慎重都不行。
周誠和陳錫良可沒有什么交情,周誠不仗勢欺人,陳老板心里也會發(fā)怵!
夏曉蘭決定星期天去部隊,和周誠商量下。
上次的事兒過去一個多月,夏曉蘭都沒去過周誠的部隊,這事兒也不能一直逃避呀,總要去面對。夏曉蘭是決定了要和周誠一起扛過這兩年的低谷期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