慶王此番七拼八湊,一共帶了五萬余人馬,自認待項元杰攻下重慶府后人困馬乏,人手也會有所削減,自己上去抄個便宜還不是穩(wěn)穩(wěn)當當?shù)拿矗?/p>
但是沒成想項元杰入城竟然沒費一兵一卒,就更談不上什么人困馬乏了。
不過慶王此番依舊十分自信,道:“怕什么,大不了咱們就把重慶府團團圍住,不給他們出入的機會,項元杰手下那么多兵士困在城中,糧食很快就會耗盡,到時候江尉明那邊結(jié)束,還可以帶人過來支援?!?/p>
慶王想得倒是挺好,但是他萬萬沒想到,雖然主力部隊直奔蓉城而去,但項元杰也根本沒打算縮在城里。
這邊人馬一有動作,立刻便有探子回去報告給了項元杰。
項元杰振臂一呼:“兒郎們,之前破城大家沒費力氣,如今給你們建功立業(yè)的機會終于到了!”
城墻上下登時山呼海嘯般地響起了回應。
項元杰令手下兩名年輕將領韋洪昌和劉戟,各率五千人馬,出城迎敵。
慶王帶兵剛趕到離重慶府二十里地外的時候,就遭遇了伏擊。
絆馬繩放倒了不少沖鋒在前的騎兵,先頭部隊的陣型立刻亂了。
韋洪昌身先士卒,手持一桿亮銀槍就沖入慶王的軍隊之中。
所過之處血光四濺,片刻功夫就有十余人被他挑落馬下。
身后的兵士見狀士氣大受鼓舞,按照之前排練好的戰(zhàn)術,三五人結(jié)成小隊,有攻有守,配合默契,跟在韋洪昌身后一路推進,很快就將慶王手下的人馬殺了個對穿,將慶王手下的兵馬分成了兩截。
而劉戟帶隊的人馬,早就已經(jīng)攔在了前面,密集的弩箭如下雨般落在叛軍的頭上,正面沖鋒想要突破重圍的輕騎被放倒大半,加上之前折損與絆馬繩之下的人手,慶王的先頭部隊此時已經(jīng)折損近半。
雖然人手上占據(jù)優(yōu)勢,但是接連三擊已經(jīng)將叛軍的氣勢打散了,剩余的輕騎不敢戀戰(zhàn),飛快地想要后撤,與后面的大部隊會合,但是后路卻已經(jīng)被韋洪昌帶人攔住了。
韋洪昌指揮著手下,跟劉戟配合,不斷收縮著包圍圈,對個別的漏網(wǎng)之魚也不理會,只是盡可能地消耗著慶王手下的輕騎兵。
帶領輕騎兵的翟永勝大喊:“大家穩(wěn)住陣腳,不要慌,王爺帶著后面的人馬很快就會趕來支援我們,大家堅持?。 ?/p>
這樣的鼓勵開始還算有用,輕騎兵在翟永勝的組織下,還打出了一波不錯的反擊攻勢。
韋洪昌位于慶王的先頭部隊和大部隊之間,壓力頓時就重了起來。
好在他手下的人馬都是項元杰手下的精銳部隊,為了這一天不斷練兵,三五人一隊打配合的模式也是早就操練純熟的,一旦有人犧牲后方立刻就有人補上,始終保持小隊內(nèi)有攻有守,大家互相保護,人手折損遠比叛軍要小。
而劉戟帶隊的人馬中,特意配備了重騎兵和遠程攻擊,一輪輪重弩的壓制,將叛軍的輕騎兵打得毫無招架之力。
大部隊始終沒有趕到支援,成了壓倒輕騎兵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恐慌的情緒很快在叛軍中蔓延開來,難道自己這些人,是被王爺給放棄了么?
軍心一散,即便人數(shù)上還占據(jù)優(yōu)勢,也立刻就沒了奮戰(zhàn)的心氣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