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久沒寫完結(jié)感言了,《蠶枝》本想寫,但事情一多,便不想了。
趁現(xiàn)在自己還有激情,就留下我一些想法吧。
余華說,一個作者不僅是作者,他也是一名讀者。而我此時也以一個讀者的角色,談?wù)劇对鹿獍獭贰?/p>
我是這樣理解路柔和江漫的感情——
①路柔對江漫的感情,起源于莫名其妙的好感。
莫名其妙,對一個陌生人的聲音產(chǎn)生好感。莫名其妙,對一個陌生人脖子上的痣產(chǎn)生好感,手指也好,身材也好,肌膚的觸感也好,這種情不自禁被吸引的感覺,莫名其妙,只有叫江漫的能給她。
江漫的條件,本就萬里挑一。
除去外表的影響。
更致命的是,江漫清冷,與人隔絕,專心古箏的性子,抓牢了她的心。
小時母親的改嫁和忽視,影響了路柔決定愛人要不顧一切地愛,不想學母親。于是,她渴望一個和她一樣,會對感情永遠專一的愛人。
因此,她覺得江漫對古箏的專情,這種畫面格外迷人。就像白江說的,“你覺得專注是專一的表現(xiàn)。覺得江漫會用到你身上”。這也是她迷上江漫的一個原因。
——當然,這也是她上的當。
:愛一個人,無非是愛上自己的想象。
別人想象自己的男友是粘人的大狗狗,可偏偏路柔卻更喜歡得體、矜持的貓。她覺得黏上來的愛情,會顯得這個男人很輕浮,很隨便。
她更愛一個男人從冷靜里偶爾爆發(fā)的對她的狂熱——江漫,就極其符合她的想象。
同時,路柔又是個喜歡挑戰(zhàn)的人:如果是深淵,那就墜入深淵,在深淵里,她也要拿下江漫。
在內(nèi)外因素的影響下,她對江漫漸漸不可自拔,由好感,發(fā)展到“我也只是喜歡”,最后發(fā)展到了愛,想陪他到老。
也在她的鍥而不舍下,江漫被動搖著,提出交往。
:確定戀人關(guān)系,卻并不意味以后就沒有曲折。
他們在沒有互相了解夠深的情況下就在一起了,就容易產(chǎn)生問題。
比如路柔不知道他小時候的事,不知道他為什么不對她親近,他也不肯說,她就會想是不是他還不夠愛她。
江漫也不去過問她想要什么,活在自我之中,覺得談戀愛就是提出做男朋友而已,不懂談戀愛需要親密、陪伴,需要經(jīng)營。
所以,第一次提分手,是在這段戀愛本就存在問題的基礎(chǔ)上,加上路柔那天太倒霉了,情緒失控了,口不擇言。
但她后悔了,想回去找他再溝通溝通,而江漫卻在誤會下,沖動地賣房離開。兩人雖然斷了,情感卻依然存在。
所以江漫舍不得,還是回來找她了。
在天橋事情中,而她卻隱約看到了他們還存在著其他問題——都不肯先向?qū)Ψ椒洝?/p>
經(jīng)常因這樣吵架,做愛也要吵,一個說我就是喜歡發(fā)情的男人,一個說我不在意。特別是江漫,擺架子特別嚴重,他寧愿口是心非,也不要讓她覺得他需要她、在意她。
即使這次和好了,他們卻因為一時的甜蜜,而忘了去處理這個問題,漸漸,就成了隱患。
而隱患不解決,就會變大。
:路柔對愛情的理解,是恒久的包容和委身,這意味著犧牲。
所以當她看到江漫當教師,進入社會工作后很煩惱,需要解救,便愿意陪他去流浪,同時也想試試另一種活法。
那個時候,她愛他,所以她覺得有責任去救他。
很多時候,特定的環(huán)境會引出特定的沖突。
若他們沒去山甘,或許將是另一種發(fā)展。
但去山甘,又是命中注定。
在北城,路柔的心并沒有全在他身上,她有工作,有父母,就不會只關(guān)注他,只為他而活。而到了山甘,他們同居了,距離更近了,問題也更加容易發(fā)生。
山甘,也將他們之前一直存在的隱患這下徹底引爆。
②路柔對江漫的絕望,源自一件一件失望的累加。
山甘令路柔失望的事很多。
比如極少和女性打交道的江漫,卻跟一個貌美的婦女能夠一起彈奏。但她真正失望的不是嫉妒,而是他對她有了秘密。他給沈蓓送東西的事為什么不讓她知道,為什么把她當外人一樣對待;是他不信任她,她都看得出沈蓓別有心思,他卻指責她胡思亂想、小氣。
比如他丟她一個人看篝火,讓她又想起暗戀那會兒被他扔下的滋味。
比如他不愿意和她結(jié)婚,她覺得他沒有將她納入他的人生規(guī)劃中,而她卻舍棄了一切來這,卻得不到他的負責。這不公平。
比如他寧愿創(chuàng)作緊閉很久不理她,還忘了她生日,以前他做的承諾呢?
這些失望的事一件件的,讓她疲憊。疲憊到越來越不想和他交談,覺得反正他不信她,反正他只在意自己的音樂,反正他只關(guān)心自己。她要他多陪陪她,卻好像是在侵占了他的自由,這讓她越來越委屈,越來越想走。
而江漫,并沒有想故意去傷她,卻因為太注重自己,造成的誤會從而間接傷到她。
比如欣賞沈蓓的音樂天賦所以走近,從不覺得兩人有可能,卻以為路柔亂吃醋,兩人互不理解,便鬧了矛盾。
后來,他也自覺地與沈蓓保持距離,卻因為沈強這個孩子,因為照顧過他卻狠心丟過他,起了憐愛和欠疚。但怕對沈強太親密讓她再誤會他和沈蓓,于是只能偷偷送東西,卻沒想被路柔看到了。一個無心之過。
比如他沒想丟她一個人看篝火,是他占有欲作祟,不想讓她見年輕帥氣的男學生,只是想讓她原地等一會兒,卻被她誤以為是她見不得人。而這種暗搓搓吃醋的齷齪心思,江漫又不好意思開口。又一個無心之過。
比如他關(guān)禁閉創(chuàng)作音樂,投入后,進入一種隔絕狀態(tài)是他過去一貫的行為,但卻忽略了他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不是一個人,還有她在等他關(guān)心。
江漫沒有為他的錯誤開脫,他有意識到自己太自私,很少去了解她,陪她。明看出那時她有異樣,卻還是花更多注意在古箏上,忽視她不止一兩次。
他向她道歉,想盡辦法去補,但見她卻對他還是越來越冷淡。因為那時她已經(jīng)失去了與他解除誤會的耐心,他也變得焦躁,情緒不穩(wěn)。還沒想好怎么從“自由創(chuàng)作”和“負責她的人生”之間做出平衡。
誤會越來越深,矛盾越來越多,兩人之間就像布滿了炸藥桶。
而沈蓓,成了最后的導(dǎo)火線。
:吵架,吵得都是情緒。
只記壞,不記好。如同書中寫的,“想不起來的壞,都想起來了,就一筆筆地只算壞帳,你以前怎么樣,跟別人比怎么樣,我覺得你怎么樣,算到最后全是痛苦。兩人都覺得既折磨自己,又折磨對方。行,那就不過了唄?!?/p>
都在爭誰對誰錯:
她覺得她做了那么多,為什么他不能和她一樣?她才是對的。
他卻覺得很多付出都沒必要,你何必要求我必須像你這樣做。我做自己不好嗎?他才是對的。
吵架,站在誰的立場上,似乎都有道理。
:吵架,容易情緒上頭,容易把話說極端。
比如路柔要他砸古箏就和好。
比如江漫說行,我喜歡她。我從來沒強要你為我做這些。
就為了證明自己才是占上風的一方。
:而路柔最后的崩潰,就是在于他的一句:我沒要你這么做。
這句話,徹底否定了她陪他來山甘的意義。打碎了她以為他們一直是一條路的想法。使她意識到,原來只是她一個人孤零零地走一條路。
她最愛的人這樣否定了她的付出,所謂她的愛,她的保護,都成了自我感動,她以為給出的最好的好,在他眼里卻成了垃圾廢品。怎能不讓她感到絕望。
她更累了。
累就是這樣,其實不是不可以溝通,但累了后,說的就只剩行吧、隨便吧、無所謂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