御書房的大門被重新關(guān)上,卻見屏風(fēng)后頭走出一位身著袈裟、慈眉善目的老和尚,正是妙蓮上師。
妙蓮上師臉上也帶著笑,他雙手合十,念了一聲佛號。
“這孩子,倒是讓你猜中了,前腳知了事,后腳就進宮來請罪了。到底還是年輕,經(jīng)不住事兒。”永平帝笑著搖頭。
“承昭是個好孩子,為人臣子的,本該這般?!泵钌徤蠋煷稹?/p>
“是呀?!庇榔降蹏@息一聲,臉上的笑容淡了不少,“為人臣子……他這些年過得也很是不容易?!?/p>
“圣上不必傷懷,既已過了山重水復(fù)的劫難,柳暗花明就在眼前?!?/p>
永平帝垂眸自己哂一笑,“也罷也罷,事已至此便不去想從前了。妙蓮,你同朕說說,宋家那孩子真的面相奇特?”
妙蓮上師答:“似生非生,似死非死,本該飄零半生,如今卻是敗像已去,只余富貴安康之相,確實是奇特的面相?!?/p>
“富貴安康,富貴安康……”永平帝呢喃著,眼睛里是滿滿的笑意,“好,好?!?/p>
永平帝覺得,這真的是十八年來,他覺得最高興開懷的一日了!
未幾,妙蓮上師也起身告辭,寶慶公公送完了楚承昭回來了。
他服侍了永平帝大半輩子,主仆二人獨處的時候氣氛便自在了許多。
“老奴賀圣上大喜!”寶慶公公真心實意地為永平帝高興。
永平帝還是笑,“咱們私下說說便行了,在外頭可千萬不能漏出半點。”
寶慶公公道:“老奴是什么樣的人,圣上還不清楚么?斷然不會的?!?/p>
永平帝點了點頭,攤開空白紙張筆走龍蛇,俄頃,一系列表意美好的字都出現(xiàn)在了紙上。
“寶慶,你說這里面哪個字比較好?”
寶慶公公自然知道永平帝不是在問書法,而是意有所指,他忙笑道:“老奴不過粗識幾個字,哪里就能做得評判。不過老奴私以為,這個‘安’字就很是不錯?!?/p>
“不錯,不錯!”永平帝難得地暢快大笑,“朕也覺得‘安’字是最好的。”
寶慶公公看著開懷的永平帝,便也跟著笑??刹恢涝趺矗χχ?,就覺得眼眶發(fā)酸。
他的主子,可太不容易了。
永平帝早年間于一眾皇子中奪得了帝位,心懷天下,志在四方??伤麆偟腔藳]幾年,剛穩(wěn)定住了前朝的老臣,后宮就出了糟心事——當(dāng)時的李皇后,是永平帝的結(jié)發(fā)妻子,從前看著最是溫良不過的了。當(dāng)了皇后沒幾年,卻性子大變,鬧得后宮烏煙瘴氣。
等到永平帝重視這個問題的時候,他已經(jīng)接近而立之年了,膝下卻只有李皇后所出的兩位皇子,一位公主。其他的宮妃要嘛就是坐不住胎,要嘛就是生下來一尸兩命。最后查出來幕后黑手竟都是李皇后。
證據(jù)鑿鑿,永平帝也沒有忍心要她性命,只褫奪了她皇后之位,降為選侍。三年之后才娶了新后。
新后入宮一年,就生下了三皇子,也就是后來的隆讓太子。
隆讓太子從小就機敏聰慧,性情舒朗,比前頭讓李皇后養(yǎng)歪的兩個年長皇子不知強了多少。
后來陸陸續(xù)續(xù)的,宮中妃嬪都為皇家開枝散葉。后宮中的皇子公主多了起來,宮墻之內(nèi)的歡聲笑語也就越來越多。
那幾年,永平帝還是快樂的。
隆讓太子十五歲的時候被立為太子,朝中大臣交口稱贊。
其后不久,有監(jiān)察御史上奏兩淮一代官商勾結(jié),民不聊生。永平帝讓隆讓太子前去查案,一來是讓他借此做出功績。二來,出自兩淮的太子妃懷了身孕,正是多愁善感的時候,讓太子帶她一同前去,以慰她的思鄉(xiāng)之苦。
可誰能想到,兩淮那班天殺的,竟害死了太子夫婦。
永平帝震怒,多次派人前去調(diào)查,皆因為當(dāng)?shù)貏萘ΡP根錯節(jié)而無功而返。
區(qū)區(qū)兩淮,怎么就成了個鐵桶呢?那自然是京中有人照應(yīng)。只是這照應(yīng)的人,這么多年了,永平帝也只是知道里頭有大皇子、二皇子和五皇子、七皇子母族的四方勢力在。
就像現(xiàn)在,雖然兩淮一案看著是塵埃落定了,當(dāng)?shù)氐氖兰掖笞?、貪官污吏都該殺的殺了,該流放的流放了?/p>
可即便是寶慶公公也知道,后頭的事情也遠遠沒完呢!
永平帝是十八年未立太子,一方面自然是他自己的意愿,另一方面更是幾位皇子互相較勁、角逐。
寶慶公公老了,永平帝也老了。寶慶公公夜深人靜的時候忍不住想,要是他主子在還沒料理完這些事的時候就仙去了,那大耀該陷入何等的混亂之中呢。而即便不想那么深遠,光看眼前,他的主子一天天的老邁,皇子們卻都年輕體壯,連最小的十三皇子都已經(jīng)十四歲了。日漸衰老的父親和年富力強的兒子相斗,這如何能斗贏呢?
這個局面啊,就好像沒有星子的夜空,一眼望不到的黑寂。
寶慶公公作為外人都這么憂心如焚,永平帝心里的滋味自不用多說。
也幸好,天可憐見,糟糕的狀況中還是出現(xiàn)了讓人會心發(fā)笑的好事。但讓寶慶公公覺得不夠痛快的是,這樣的喜事卻不能昭告天下,只能他們主仆二人私下歡喜。
永平帝又換了各種字體寫了數(shù)十個案子,紙張鋪的太多,寬闊的書桌之上竟逼仄了起來。
寶慶為他收拾桌子,永平帝扔了一道圣旨到地上,吩咐寶慶公公親自去燒了。
圣旨的內(nèi)容寶慶公公是知道的,當(dāng)時還是他伺候著永平帝寫下的,是封隆讓太子幕僚之后——宋瑤為鄉(xiāng)君的。
寶慶公公邊燒邊想,這宋家姑娘也著實運氣太好了些,他家主子本是準備給她大加封賞,一方面自然是感念其父對隆讓太子的忠誠,另一方面,也是把她推到人前,借此看當(dāng)年的幕后黑手作何反應(yīng)……也算是將這小丫頭推上了風(fēng)口浪尖。
誰知道這丫頭竟……有了此番造化,日后富貴榮華必不可限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