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孟廷輝(下)
女學(xué)外的大街上,二人二馬正慢慢行遠(yuǎn)。
沈知書負(fù)鞭在后,回身望去,見已看不見女學(xué)堂檐了,才轉(zhuǎn)頭對身旁馬上的男人道:“著允女子進(jìn)士科第一人及第者入翰林院,太子此回打的是什么主意?”
白丹勇不過一個太子近侍,如何能知曉朝中吏改之事?此時他見沈知書走得不慌不忙,不由有些著急,只急促道:“想必太子已在城中等了我們許久了,沈大人,我們須得快些走,莫要讓太子久候!”
沈知書見他策馬欲行,急急上前攔住他,面色訕然,支吾了片刻才道:“白侍衛(wèi),太子他……他已不在城中了?!?/p>
白丹勇一聽,臉色立刻發(fā)白:“沈大人說什么?”
沈知書猶在訕笑,“白侍衛(wèi)莫急,太子他去北面看看,過幾日便回來?!?/p>
白丹勇一聽“去北面看看”幾字,登時氣得一甩馬鞭,沉聲道:“原來沈大人讓我今日陪著一道去女學(xué)是借口!沈大人如今身在館職,怎么還像當(dāng)年小時候一樣,同太子搞這種把戲,將我耍得團團轉(zhuǎn)?”他眼角一皺一皺的,掉轉(zhuǎn)馬頭便欲往城北行去,“大公子,您這回是想要我掉腦袋嗎?太子到底去了北面什么地方?”
沈知書聽見他急得連舊稱都說出來了,忙笑著勸道:“白侍衛(wèi)何出此言?白侍衛(wèi)也算是看著我從小長大的,我安能致白侍衛(wèi)于不臣之地?只是太子有令,我也不敢不從。太子的性子白侍衛(wèi)自是明白的,倘是能拘于那些條呈規(guī)距,那還是太子嗎?至于太子往何處去了,沒得太子允許,我又怎敢隨口亂說?”
白丹勇雙手緊攥馬韁,眉頭緊皺了半天才道:“可若是太子一人在北面有個三長兩短……”
沈知書仍是笑:“白侍衛(wèi)只管放心。太子自幼跟著殿侍諸班直習(xí)武,又有平王親身教導(dǎo),尋常人等哪能害得了他?”
白丹勇一臉苦色,連連低嘆,“此事……此事回頭若叫皇上知道了,還不知要動多大的怒!大公子,您昨日同太子聯(lián)手演了一出好戲,可卻是要把我害慘了??!”
“白侍衛(wèi)就別擔(dān)心了,”沈知書已然催馬往前走,“若是太子真有個什么意外,我先把自己的腦袋砍了,給白侍衛(wèi)當(dāng)刑臺上的墊腳石,如何?”
白丹勇苦著一張臉跟在后面:“都什么時候了,大公子還說這些玩笑話……”
沈知書笑了笑,未再言語,只挑眉側(cè)頭,朝北城外的遠(yuǎn)山望去。
赭色山巔隱有翠色,徜徉在細(xì)如棉絮的白云中。
他低眼,去青州大營的路,只怕不會那么稱心如意啊……
城中桃花始開,嫩紅色的桃瓣飛落四處,惹得蝶蜂追逐不停。
女子進(jìn)士科州試三日試剛畢,沈太傅著人封院謄錄判卷之時,沖州城內(nèi)卻傳出了一個驚雷似的消息——
太子來潮安了!
微服簡行,事前沒有通知潮安北路各州府的任何官員,孤身一人便去了青州大營,又一路向南,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勘視了北境沿線的數(shù)十個營砦,然后才快馬而返,回了沖州府。
一入沖州城中,太子便直登潮安北路安撫使司衙門,諭令自安撫使以下涉權(quán)軍務(wù)者歸衙祗候。
一舉震傻了潮安北路安撫使司衙門里的官員們。
有誰能想到太子會挑這當(dāng)口來潮安?又有誰能想到太子竟會去青州大營勘視?
令出如劍,無人敢抗,縱是再驚再懼,也都老老實實地候在安撫使司衙門里,可心底卻不知太子這步棋走的到底是什么意思。
安撫使司衙門大院的青磚上跪滿了一地的官員們。
春日遲遲,可一過正午,陽光便從空中如巖漿似的潑下來,澆在這群穿了厚重官服的男人們的身上,任是再心靜如水的人也受不了這種炙烤。
不少人背后的官服已被汗水浸濕,幾乎每個人都會隔一陣兒就拾袖擦拭額上滾落的汗水。
有人小聲抱怨:“太子沒說一個罰字,他董大人憑什么讓咱們跪在這兒候著?”
旁邊的人壓低了聲音道:“你是沒長眼睛還是沒長腦子?太子先前動了多大的怒都瞧不出來?董大人讓咱們跪在這兒可是上策,否則還不知太子會怎么罰呢!”
又有人小聲問:“不過是青州大營松頹了些,不至于動這么大的怒吧?再說了,董大人好歹是當(dāng)年平王親選的撫帥,太子不會不看平王的面子就……”
“你懂什么?”中間的人打斷道:“十年前的潮安僧尼案聽說過沒有?當(dāng)年太子才剛滿十四歲,可那手段……”說話的人打了個哆嗦,抬手在脖子上劃了一下,“還是隨平王一起打過天下的人,就這么給斬了!連報都沒往京中報一聲?!?/p>
周圍一圈人聽見,紛紛垂首,再不敢多言,只覺頭頂陽光竟透著絲生冷之意,連身上的汗意都瞬間消了。
……
大平國皇太子,姓英名寡,正是當(dāng)朝女皇英歡與平王賀喜的獨生子。
倘說這天下有誰的狠戾手段最令人膽顫,那人必屬平王無疑。可若論這天下有誰的心思最深不可測,那人便是皇太子英寡。
自幼寡言少語,一如其名。
當(dāng)年皇上與平王以寡為太子之名,實令天下萬民揣測良久,不解其意。唯獨朝中少數(shù)幾個跟隨二人多年的老臣能夠明白此間深意。
大平開國前,天下本是五分。
東有鄴齊,西存邰涚,南岵北戩,中留天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