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雙捧著茶盞,輕輕的點了點頭,她知道頭一步該做些什么了。
她命乞巧鋪紙磨墨,提筆給靜妃寫了一封信。
信上少不得提及老王妃回京并交代她負責楚姵出嫁的相關(guān)事宜,并說道:
她知道應由楚曜遞折子給德慶帝,然后再由德慶帝命欽天監(jiān)選日子,但楚曜如今人在千百里地之外,書信往返至少得小半月才能有回音,實在太耽誤功夫。
并不是她沒有耐心,只是婆婆第一次交代事情,她實在不敢多耽擱。
問靜妃,若是請她幫忙在德慶帝或者太后那里提一句行不行,當然如果這里有什么不妥當?shù)牡胤?,還請靜妃一定要告訴她。
“我頭一次辦這事兒,什么都不懂。素來覺得姨母最是和藹可親,所以便想到求您教我,若是哪里做得不對了,還希望姨母不要怪責?!?/p>
無雙如是說。
翌日靜妃便回了信,說她已同陛下提過。又說無雙做得很好,連德慶帝也夸她處事靈活不迂腐。
又過一日,欽天監(jiān)差人送來了幾個宜嫁娶的好日子給郢王府挑選。
無雙親自把帖子送去正院給老王妃過目。
本年里最好的日子在十一月初八,但那天已經(jīng)定給五皇子楚昀迎娶俞湘湘。欽天監(jiān)送來的日子都是明年的,三月初三,六月初九,七月二十九,還有十月初二。
老王妃看來看去,覺得太快也不好,太慢更不好,最后選了夏末秋初的七月二十九。
事情辦好了,她依舊不忘教訓無雙兩句:“你真覺得一上來就定婚期合適么?當年兩家孩子都小,只是換了婚書,大禮都沒過,這些事你不知道?”
無雙當真不知道,當年老郢王給楚姵定親時,她還沒出生呢。
但事先沒問清楚,沒按照三書六禮的順序走,確實是她莽撞了。
無雙是個心地磊落的,也不強辯,只是道:“母親提醒的是,確實是我疏忽了?!?/p>
老王妃見無雙態(tài)度很好,便又提點了她兩句:“倒也無妨,先定個日子,后面的事情該如何辦,就容易出章程,反正婚期的事情本來就輪不到邱家人說話,他們也挑不出理來。你也就別放在心上。欽天監(jiān)這么選了吉日來,到底是你辦事伶俐的功勞。”
她是真沒想到無雙敢直接往宮里去信。
不過這也好,知道辦什么事找什么人,關(guān)鍵是還找對了,事情辦成不算,還得了夸獎,也算給郢王府掙了面子。
無雙是個心大的,被老王妃夸幾句,便把早幾日兩人間的不愉快拋諸腦后,更賣力地操辦起楚姵的婚事來。
只是,有些事,光賣力是不行的。
譬如,這三書六禮的章程,就比她想的難得多。
當初楊氏教她管家時曾說過一個訣竅。
遇到什么不懂的不會的,不用怕,只管去尋家里的賬冊。
那上面什么都有。
遇到逢年過節(jié)、婚喪嫁娶時如何與各個府上人情來往,自家人吃穿用度,如何待客……凡是想的到的,都能找出來先例,到時候只管比照著原先的做法與預算,就算辦得不如何出色,總也是出不了錯。
可是,郢王府是在楚曜父親虛歲滿十五后離宮建府的,府上辦過兩次喜事,全是娶王妃進門,還沒嫁過一次郡主。
無雙根本沒有先例可依。
她怕自己又莽撞出錯,也怕什么都去問老王妃讓她覺得自己無能,于是決定以楊天戈進京的事做借口,回娘家去一趟,找楊氏商量一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