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帝在年宴的時候出來了一陣,沒多久就又回去了,底下的人心思各異,猜他還有多久時日來活。
莊懷菁坐在太子身邊,明顯察覺到旁人的視線在太子和二皇子身上轉(zhuǎn),其他皇子性情不是莽撞就是沒主見,如果真的要爭,也只有二皇子有那個可能。
但二皇子沒做反應(yīng),他的婚事明年二月初辦,人也沉穩(wěn)了許多。出宮之時見到莊懷菁后,不會再向從前一樣說不清話,道了句皇嫂后,徑直離開。
程常宣從小在皇帝身邊長大,皇帝教他什么他便學(xué)什么,舞刀弄槍倒是喜歡,治國政要他卻是很少看的。
皇帝不讓他同太子爭,他也沒那個興致。
莊懷菁攥住宮女的手,心中嘆口氣,卻也沒回頭,太子在前邊等她。
……
朝中的氛圍越來越緊張,莊丞相這等久未入朝的人都有了察覺,他寫了封信給莊懷菁,讓她在東宮安心養(yǎng)胎,不要隨意出去。
莊懷菁天天被太子的人看著,最多只能在院內(nèi)走幾步,別的地方哪兒去不了,便回信應(yīng)他一句。
皇帝熬過了開春,面色瞧起來也好了許多,正當大家都松口氣的時候,宮內(nèi)的暗探連夜向外傳出消息。
皇帝駕崩。
他這去得實在是突然,縱使旁人早有準備,卻也覺得太快了些,竟有些沒反應(yīng)過來。
京師戒嚴,御林軍四處巡邏,狂風(fēng)呼嘯,飄在天上的雪落在人脖頸中,涼颼颼冷得可怕。
那天晚上得到消息的人,沒幾個睡得著。莊懷菁卻睡得熟,等起來的時候,太子已經(jīng)不在她身邊,宮女過來伺候她更衣,同她說了這件事。
皇帝那幾天是回光返照,他自己也了解自己的身子,囑咐了太子不少事,哪個大臣能重用,哪個大臣該少用,一一告知明細,后又靜靜看他,對他說了最后一句話:“你長大了,有孩子了?!?/p>
太子沉默了一會兒,只道:“謝父皇?!?/p>
伺候在皇帝身邊的老太監(jiān)在大朝會宣讀圣旨,昭告天下,傳位太子,不日登基,封二皇子為秦王,賜封地袞州,大赦天下,其余合行事宜,由太子與大臣商定。
太子叩首接旨,他面色穩(wěn)重,成熟知禮,昨夜幾乎大半夜未睡,可他卻看不出半點疲倦,威嚴之態(tài),讓人不敢直視。
內(nèi)閣大臣與太子共同主持喪事,國喪三年,禁禮樂,舉國皆哀,登基大典擇一個月內(nèi)吉日舉行。
莊懷菁在東宮住了才不到四個月,便又住進了巍峨的皇宮,一切恍如一場夢。
柳太妃因皇帝的死悲痛欲絕,渾渾噩噩,鎖在宮中不愿出門,便連二皇子孤寂地站在殿門外,她也沒見他。
莊懷菁和太子說了這件事,太子搖搖頭,說道:“她倒聰明?!?/p>
柳太妃先前找人算計過太子,又時常在皇帝耳邊編排,如今太子做了皇帝,她為防牽累二皇子,最好的法子便是不見。
后宮事務(wù)到了莊懷菁手上,莊夫人先前說她做得當家主母,倒是沒錯。
太子處理皇帝后事,主外;她掌管后宮雜事,有老嬤嬤輔助,主內(nèi),相得益彰。
太皇太后送走兒子之后,又送走了孫子,終于撐不下去,病倒了,半個太醫(yī)院都在她的寢殿內(nèi)。莊夫人往日最得太皇太后寵愛,在家中輾轉(zhuǎn)不安,最后請旨進宮侍疾,太子允了她。
國不可一日無君,登基事宜繁雜,禮部上奏,大臣上折,太子時常半夜才歸,那時莊懷菁已經(jīng)睡下。
她微蜷著手,小腹已經(jīng)開始有些顯懷,宮燈微亮。太子坐在床榻邊看她,他俯身碰了碰她柔軟的嘴唇,又起身出去,召集大臣商議。
登基之日過后,即便是有人發(fā)現(xiàn)她的身份,也奈何不得。
他是皇帝,是真是假,他說了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