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五章
葉元清的臉上神色復(fù)雜至極, 還透著尷尬,甚至還帶著有教養(yǎng)的少年不小心偷聽到了人家說話,而且是不該自己聽到的話的不好意思。方婉不由的有點惋惜, 真是難得這樣純良的人啊!
方婉往葉元清身后看一眼, 韓九垂著頭站在那里,還是淵渟岳峙的一派大家風(fēng)范,她當(dāng)然知道葉元清是被韓九放進來的,否則,景王殿下所在之處, 必有警戒, 哪有那么容易進來。
景王殿下還一臉看好戲的樣子, 方婉知道自己不能打爆他的頭,只得當(dāng)沒看見,她微笑著站了起來,若無其事的道:“葉公子是與我有事要說嗎?快請進來,喝一杯茶?!?/p>
她風(fēng)姿綽約站在那棵樹下, 一樣是那樣的眉眼, 一樣是那樣溫婉微笑, 可是整個人看起來就宛如換了一個人一般, 葉元清猶豫了一下,還是走了過去。
方婉請他坐,又親手執(zhí)壺給他倒了一杯茶,看一眼桌上的盤子,笑道:“都是些甜甜的, 葉公子不愛用,只有這個荷葉糕清淡一點,葉公子嘗一嘗?!?/p>
葉元清一臉蒙圈,感覺方婉好像被人調(diào)了包。
看葉元清還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喝茶聊天的能耐,方婉也不十分意外,到底葉元清才十七,又還沒有經(jīng)歷世事,如今還是溫室里長大的才子,當(dāng)然不是當(dāng)年那位經(jīng)歷過父親冤死后又平反,成為賢臣之子這樣大起大落的葉七公子。
葉元清來之前要說的那些話,此刻已經(jīng)說不出來了,方婉見他不知道要說什么,便笑道:“葉七公子來的真巧了,我們正在談葉大人的案子?!?/p>
方婉覺得自己應(yīng)該對葉七公子有所交代,她是倒霉催的,讓葉七碰見了,可不能偷雞不成蝕把米,因此還叫葉七心里有個疙瘩。前日的布置沒有用了,他既然聽到了那筆銀子,那不如索性把這救葉正成的事兒攤開來,葉元清不感激也就罷了,難道還好意思生她的氣?
果然,葉元清聽了這件事,立刻就怔了一怔,他終究聰慧,這時候也還沒完全被震傻,既然說是巧,那就是和自己有關(guān)了,他試探的問:“家父?”
方婉微笑點頭:“葉大人被人舉報私下變賣朝廷賑災(zāi)糧的事,你們家可知道?這位蕭大人就是親自來查這個案子的?!?/p>
葉正成被人舉報了這件事,沒有聲張,但葉正成一代賢臣,在川北活人無數(shù),就是有些不需要被救助的富戶等,也對他頗為敬佩,這些人雖能量不算大,但多少有一些消息來源,聽到一點風(fēng)聲,就曾私下相告。甚至連葉元清讀書的書院,能在里頭讀書的人,家中非富即貴,年輕人又更熱血些,也曾給過他風(fēng)聲,只是風(fēng)聲雖有,卻遲遲沒見朝廷勘察,但心中多少有點不安穩(wěn)。
沒想到已經(jīng)暗中查證了起來。
葉正成變賣賑災(zāi)糧中的米麥等,換成雜糧,雖然是為了救人,但卻沒有上級批準(zhǔn),這私下兩個字,確實是有的,只是沒有落在自己的荷包里就是了,認真追究起來,一樣是觸犯律法,葉元清雖不十分清楚,但終究知道一點,立刻就不安了,而且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就深信不疑,連忙就站了起來,趕緊道:“家父也是被逼無奈,拼著身家性命……”
他還沒說完,方婉立起一只素手,阻攔了他,葉元清竟然下意識的果然就停住了。
方婉笑道:“葉大人做的事情,現(xiàn)在正在查,葉公子且別急。”
葉元清怎么可能不急,他又要說話,方婉柔聲說:“葉大人是清官,這點兒已經(jīng)有證據(jù)了。是以我才請葉公子不必著急?!?/p>
葉元清一怔,只覺得貪官有臟銀可以證明,可是有什么證據(jù)能證明清官呢?方婉就道:“剛才葉公子在門口,大約正好聽到蕭公子正與我說起一筆五萬的銀子,這就是證據(jù)?!?/p>
葉元清看了蕭重一眼,蕭重此時閑適的靠在椅背上,一臉高深莫測的淡然神情,自他進來之后,就再沒有說話,似乎完全縱容的把這里都交給了方婉,此時顯然也沒有要說話的打算。
這一種淡淡的倨傲和上位者的尊貴姿態(tài),出自天然,讓葉元清印象深刻,多年后也不曾忘記。
葉元清只得道:“我不明白?!?/p>
方婉也看了蕭重一眼,見他完全沒有說話的意思,便把這五萬銀子的來歷解釋了一遍,偏這個時候,蕭重插進來解釋一句:“這是方四姑娘的意思?!?/p>
那就是方四姑娘在這件事上幫了葉家大忙,而且也就解釋了為什么會聽到這位大人要分銀子給方四姑娘的話了,葉元清想了一遍,除了感激,他也再沒有其他話好說了。
葉元清向方婉作揖,方婉笑道:“哪里敢當(dāng)葉七公子的謝呢,葉七公子只要不怪我,也就夠了?!?/p>
這話的含義就多了,葉元清簡直招架不住,吶吶的不知要說什么好,甚至臉都有點紅,他的少年心雖然受了傷害,可現(xiàn)在又得了別的補償,他現(xiàn)在對方婉的觀感復(fù)雜的猶如亂線,對于今天之前的自己那些心思,葉元清簡直都不敢去回想。
蕭重在一邊做的派頭十足,可暗地里看著葉元清這樣子,心花怒放,頗為得意。
方婉又道:“至于令尊私下變賣賑災(zāi)糧這件事,雖出自無奈,但并非朝廷之令,最終要如何處置,還要朝廷斟酌,甚或要恭請圣裁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