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父顧母干慣莊稼活,手腳麻利;顧家兄弟幾個從小就開始抓知了,就連大寶幾個,也在地下和矮樹上撿了不少,看著滿滿一背簍,還挺沉的。
知了喜歡光線,地上的煤油燈四周爬滿知了,一個一個拿下來放進背簍,蓋上蓋子。吹了燈,開始回家。
鎮(zhèn)上大戶人家喜歡嘗鮮,每到這個時節(jié),月水村的人都會拿到鎮(zhèn)上去賣,一斤四文錢。
但是在鎮(zhèn)上賣幷不容易,那些買的起的人家,都有自己的來源,幷不經常去買他們手中的東西。因此經常會出現(xiàn)在鎮(zhèn)上等候一天還未賣出的情況。
這種情況多了,村里的人沒辦法,漸漸的,就不再賣知了,而是留著自己吃。
顧家也是如此,一背簍的知了賣不出去,這東西費油的很,又不能每頓都吃,當真是可惜。
顧馳趕在傍晚,去往鎮(zhèn)上一趟,來到謝家。
謝林剛好就在家中,聽了顧馳一番話,欣然同意,“這事兒包在徒弟身上,保證給你辦的妥當。不過咱們鎮(zhèn)上還是太小,要不了太多,這東西,吃幾次就膩了?!?/p>
顧馳點點頭,“我也是這么想的,如果拿到臨南縣去賣,肯定能賣出價錢?!?/p>
接著他又開口,“聽說你父親經常去縣里運送貨物,如果低價大量收購,然后提高價錢賣到縣里,應該能掙一些錢?!?/p>
謝林思考一會兒,這倒是個方法,“這樣吧,等父親今晚回來,我和他商量一下,明天給你答復?!?/p>
晚上謝父聽聞他的話,“這法子我之前也想過,但是咱們人手不夠,量大才能掙錢,既然你那師傅愿意大量提供,咱們就好好干上一票?!?/p>
第二天顧馳來到謝家,謝父和他交談一番,“伯父,也可以送到縣城的酒館,做出香辣味或者咸香味,取名黃金蟬,當個下酒菜也不錯。 ”
謝父點點頭,“黃金蟬 這名字有意思”,看著一旁的謝林,“和你師傅好好學學?!?/p>
接下來每日顧家以三文錢一斤大量收購,每天早上摸黑送到鎮(zhèn)上,再由馬車運往縣里。
一連忙活大半月,這樁生意才結束,顧母看著背簍里小半知了,留給自家吃。
說起來他們雖每日抓百十來斤的蟬,可自己卻沒吃幾口。一斤三文錢,一家人吃一頓,幾十文就這么沒了,也就那有錢人才吃的起。
謝父派人送來這段時間的利潤,道謝之后,顧家人圍在一起,看著桌上的銀子。
苗氏添了添嘴唇,“娘,快數(shù)一數(shù)有多少錢?!?/p>
顧二郎看她一眼,“送來的時候不是說過了嗎?”
苗氏氣悶,這個呆子,親自數(shù)一遍才真實啊。
顧母隨手撥弄幾下,“縣城里每斤六文錢,咱們拿了四分利,謝家占大頭,這半個月來,每日收購一百斤左右,剛好九兩銀子。”
這大半個月累的夠嗆,一部分人在家收購,一部分去到外村收購,大寶大丫每日也拎著小籃子滿村找尋知了。
吳氏看著桌上的銅板眼睛都直了,“要是能一直這些下去就好了,辛苦幾日,比種一年的莊稼還要掙錢?!?/p>
顧大郎看著他,“快回神,真要是整年都有知了,也就不掙錢了?!?/p>
顧馳笑著開口,“不止是知了,像藥材山貨之類的,送到縣城也能掙錢,這些都能存放很久,等以后咱們有了牛車,就可以隔幾日送去縣里?!?/p>
顧母把銀子收起來,“家里有頭牛確實方便,但是現(xiàn)在還不能買,你還要讀書考試,家里用錢的地方多著呢!”
顧馳走到她旁邊,“娘,你坐下來,聽我慢慢說?!?/p>
顧母坐在那里,顧馳開了口,“縣試一般都是每年二月份開始,府試四月份左右,距離現(xiàn)在還有大半年,咱們先把牛買回來,耕地送貨也方便些,到時候咱們把鶏蛋、山貨都拿到縣里去賣,肯定要比現(xiàn)在掙錢?!?/p>
顧父聽后點點頭,“三郎讀書多,想的遠,就聽他的?!?/p>
顧母想了想,感覺自己兒子說的也有道理,這才同意。
說干就干,第二天一大早顧父就去鎮(zhèn)上看看有沒有賣牛的,直到傍晚他才歸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