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因為學習而被迫分手的前女友,蘇曉博顯得很是悲傷︰“唉,網戀怎么了,很奇怪嗎,現(xiàn)在網絡那么發(fā)達,想認識人又不一定要在現(xiàn)實里接觸,網上沖浪干點啥都能認識新朋友……難道你們還歧視網戀嗎?!?/p>
池青在解臨重復“網戀”這兩個字的時候,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了。
他們一直以來都在學校范圍內鎖定兇手,卻忘了最關鍵的一環(huán)。
兇手不一定是弘海六中的人。
換句話說,兇手完全可能通過其他途徑來認識死者。
喻嵐的死就是一個例子。
喻嵐和學校隔得太遠,即使她的身份是喻揚的姐姐——這么一個平時怎么想也不會和別人起紛爭的女孩子,沒有被殺的理由。
而且那天給喻揚做問訊時,他們進行過這樣一番對話。
——“你姐姐認識你班上的同學嗎?或者是以前的班級?!?/p>
——“我姐姐不認識我的同學,當然,我非??隙?,她和人溝通起來很困難,所以除了工作以外,其他時間都盡量避免和別人接觸,我經常開玩笑說她是‘社恐’?!?/p>
——“那平時如果有同學來你家呢?”
——“我姐姐會提前收拾好家里,然后去書店看書,等我同學走了她才會回來。”
“叔叔你們太老土了!”
蘇曉博還以為他們就是覺得網戀很奇怪,他必須為網戀正名,又說︰“身邊能遇到的人就這么點,無非就是因為大家剛好上一個學校,或者家住同一個小區(qū)罷了,但是在網上你可以認識五湖西海的人,擴大尋找緣分的范圍,這不就更容易遇到真愛了嗎!”
解臨和池青待久了,也不總是撿好話說,偶爾跟著刻薄一句︰“所以你就是在學校里不怎么受歡迎唄?!?/p>
蘇曉博紅了臉︰“是沒有遇到!沒有遇到!”
解臨︰“行吧,反正我不是很懂你們這些在網絡上找對象的人,畢竟我對象不需要在網上找?!?/p>
蘇曉博︰“……”
解臨心說這小孩怎么這么不上道呢︰“你就不問問我對象是誰?”
“我上學要遲到了叔叔們,”蘇曉博不想繼續(xù)這個恥辱話題,“明天還要考試,我心理壓力已經很大了,能不要摧殘我了嗎,我覺得我這回可能還是倒數(shù)第一?!?/p>
池青︰“你可以對自己更有自信一些,以你這個詞匯手冊第一頁都沒背下來的水平,不是可能,是肯定。”
蘇曉博是一刻也不想在這輛車上待下去了。
車行駛到光遠學校門口。
光遠的校服和弘海不一樣,淺色系校服看起來格外清新,學生們井然有序地背著書包入校。
解臨看著蘇曉博慌慌張張把手機藏進衣兜里走進校門的動作,緩緩將車窗搖上去,車內瞬間安靜下來。
他分析道︰“喻嵐不善和人交際?!?/p>
“這里面或多或少存著幾分自卑,自卑自己不能說話,面對弟弟同學的時候害怕異樣的眼光,也怕如果她出現(xiàn)的話,學校里的人對她弟弟產生議論。”畢竟學校里那些無聊的八卦傳播的速度比網絡還快,不需要多大的事兒,一句“哎你們知道嗎喻揚的姐姐居然是個啞巴”就在年級里火速傳開了。
池青順著說了結論︰“所以她不可能去結識弘海學校里的人?!?/p>
解臨︰“兇手行事有序,不是沖動殺人,也不是激情犯罪,能連殺幾個人還不留下任何線索,他(她)精心部署過,而且如果兇手不是蔣依蕓的話,說明一直在把嫌疑往蔣依蕓身上引,既然這樣,他(她)何必要動喻嵐?”
這不合邏輯。
喻嵐的確是這個案子里最“不合邏輯”相關人物。
……
兩人清楚地意識到。
這種看似不合邏輯的地方,或許,也是兇手留下的最大破綻。
“這些問題等抓到兇手就知道了,不過蘇曉博還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路,這個案子還有需要排查的地方,”解臨最后說,“——網上。”
“網上?”
聽到這兩個字,小組其他成員都愣住了。
解臨抬手解開兩顆袖扣,走到白板前,在幾張案發(fā)照片上拿圈了一下︰“每名死者被發(fā)現(xiàn)時,身上都帶著手機——王遠、靳鴻博、馬暉、喻嵐?!?/p>
“手機在日常生活里,太普遍了,幾乎不會有人不帶著手機出門,所以之前一直沒有注意過。但是仔細想想,這三名學生,不好好聽課,上課的時候只能玩手機,他們的網絡世界比普通高中生豐富的多?!?/p>
“那喻嵐呢?”有人提問。
池青坐在底下,冷聲代替解臨回答︰“喻嵐說不了話,她平時和人的溝通,全靠打字?!?/p>
話說到這里,其他人恍然大悟。
除了“約會”這個特征以外,他們三個人還有這樣一種共同特征——那就是網絡在他們生活里占很大一部分比重。
他們和在場的所有人都不一樣,季鳴銳他們忙著工作,覺都不夠睡了,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出去結識網友。
池青更是從拿到手機那一刻開始,不管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,一律當黑名單用戶處理。
季鳴銳捏著筆說︰“這么說來……手機確實很關鍵,我們得對他們的網絡好友進行排查,看看有沒有共同好友?!?/p>
小組五人很快向上頭申請,拿到了電腦室的鑰匙。
電腦室里有三排電腦,他們可以直接開始進行排查工作。
季鳴銳、解臨和池青負責排查好友列表,排查的時候肯定不能直接問,得開個微聊小號不動聲色打探。剩下的人負責掃游戲和手機里的其他社交軟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