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小區(qū)門口進來,到出去,一路走馬觀花,觀眾的視角全在任逸飛的身上。雖然通過他的問題得到了很多線索,可是這些線索都是一個一個的,還沒法連成串。
“是在故弄玄虛吧?我看他就是隨便說說。那么短的時間就能找到兇手?真以為自己是偵探呢?”
“可是看他的樣子,倒是胸有成竹的?!?/p>
案件吸引著觀眾,讓他們又一不小心忘記了任逸飛身上的‘黑’,直播間居然開始興致勃勃地討論案情,所有出場的人物都被懷疑了一個遍,連女主人都有人懷疑她是自導自演。
一些本來只是隨便看看的人也留在了直播間,雖然他們討厭任逸飛,可是更想知道故事的答案——任逸飛是不是真的已經知道誰是兇手?
直播鏡頭里的任逸飛卻一句話也不提案情了,他給觀眾們介紹這邊的風景,一些有趣的特殊的建筑,還有一些看起來很有趣的npc。
從別墅到小區(qū)的路線圖全在他的腦子里,任逸飛一路慢悠悠,走走停停,終于在晚飯前趕到了別墅。
選手們陸續(xù)回來,在長桌兩邊坐下。沒有人說話,更沒人討論之前的案件。
到五點半的時候,大部分選手都已經回來,他們似乎租用了街面上的自行車一路趕回來的。
五點半,大門關閉,室內水晶吊燈亮起。
“恭喜各位,順利在晚飯前回到這里,現在……”那個聲音再一次出現,“請把你們的答案寫在桌面上。誰是小區(qū)連環(huán)失竊案的真兇?”
第269章 娛樂時代(5)
每個人的桌面上都出現了一個方框,讓他們寫字。
任逸飛以手為筆,在方框內寫下自己認為的兇手。
不去看背后的什么故事或隱情,單純從邏輯角度看,兇手是一個了解這些屋子具體情況的人,包括且不限于里面的人口、具體上下班時間。
其實他第一時間是想到對這件事了解頗深的劉負責人。
但是回頭一想,應該不可能,讓兇手給他們介紹案情,這操作太騷,放在偵探小說里就是鼎鼎有名的‘詭敘類推理’,不像是考驗推理能力,更像是刻意用詭計迷惑選手,誤導性太強。
所謂‘詭敘類推理’,一個有名的例子就是把本該是旁觀者和記錄者的第一人稱的主角,設計成兇手,敘述中就充滿了誤導性,給出很多錯誤的線索。
如果劉負責人是兇手,這次大半選手都會被淘汰,節(jié)目就沒有可看性了。
而且,就劉負責人這種看到人就要打招呼的習慣,他若是兇手,會很容易被小區(qū)里的人注意到,進而暴露。
所以,可以將嫌疑人的范圍縮減在‘門口保安’、‘清潔工’、‘電路維修工’上。修剪草坪的工人因為活動的主要范圍是公共草坪,所以排除嫌疑。
這個時候,就需要考慮到第二個因素——工具。
小偷需要爬上二樓,破窗而入。二樓不矮,旁邊沒有借力的地方,勢必要使用一些工具。他作案需要攜帶工具,作案結束要收回工具,那么,工具放在哪兒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