忍到了此時木鐸再也忍不住,終于冷聲質(zhì)問道:“這便是大燕陛下對待盟友的方式嗎?”
殷承玉端起茶盞慢條斯理小啜一口,并未立即回答,而是先說了路上遇見的另一樁事情:“朕領(lǐng)兵前往瓦剌時,路上正巧攔截了一小隊瓦剌兵馬。領(lǐng)隊的將領(lǐng)稱是奉了瓦剌王之命令,前往臚朐河設(shè)伏?!?/p>
“若是朕沒來瓦剌,這個時候正好在臚朐河?!币蟪杏裥θ莶蛔儯骸安贿^那將領(lǐng)拿不出信物證明,朕覺是有人故意破壞大燕與瓦剌之間的結(jié)盟,所以便全殲了那隊兵馬?!?/p>
“瓦剌王覺得呢?”
木鐸神色微僵,氣勢再不如先前那般足。
見他不答,殷承玉又道:“先前烏珠來信,說瓦剌王有意遞交國書,歸順大燕。即便這兩三月交涉都未有進展,但朕早已將瓦剌百姓視作我大燕子民。想來瓦剌王也是如此?”
他那雙眼睛里充斥著溫和的笑意,但當(dāng)木鐸對上時,卻只覺處處都是凌厲的威脅。
他頭一次在一個瞧著甚至有些文弱的君主面前,感到了坐立不安。
氣氛逐漸沉凝。
殷承玉卻神色自如地喝茶。
木鐸將所有籌碼算了一遍,露出些許頹然之色,又扭頭瞧了烏珠一眼,烏珠朝他搖了搖頭。
除了歸順,他們沒有第二條路可選。
木鐸最終還是選擇了歸順大燕。
瓦剌遞交國書主動歸順,以及韃靼的受降儀式都在同一日舉行,定在了十月二十五日。
韃靼汗王身死,次子戰(zhàn)死。長子與阿哈魯被俘。除此之外,還有韃靼汗王逃走時主動舍棄的妻妾兒女等共計三十二人,都在之后被大燕軍士陸續(xù)抓了回來。
還有若干殘部還在頑抗,也都被大燕軍隊相繼剿滅。
這一役,大燕俘虜韃靼軍士男女共計六萬七千九百一十三人,得寶璽圖書牌面一百一十三,金印一,銀印三,馬三萬六千匹,駝三千九百二十頭,牛羊共計十萬四千三百六十九頭,車三千一百輛……可謂收獲極豐。
殷承玉斬殺了阿哈魯,留下了韃靼汗王長子赤力。
十月二十五日,草原上建起高臺。
瓦剌并韃靼的軍民皆聚于高臺之下,親眼見證自己的王跪伏在大燕皇帝的腳邊,以示臣服。
殷承玉下旨冊封木鐸、赤力為賢義王與順德王。
此后,他還會在漠北草原設(shè)立漠北都司,派重兵駐守。同時再逐步開放關(guān)內(nèi)關(guān)外的往來通道,促進與漠北的往來貿(mào)易,加強對漠北的控制。
不論木鐸與赤力今日臣服是否甘心,殷承玉都不會給他們東山再起的機會。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