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中有能臣,但更多的是些庸庸碌碌之人。能站在皇極殿上的官員,最差也是同進士出身,并不是沒有才學(xué)。只是隆豐帝在位近二十年里,這些人已習(xí)慣了混吃等死碌碌無為。更有甚者如下獄的那些官員一般,趁機大肆斂財網(wǎng)顧律法,成了糧倉里的蛀蟲。
殷承玉要殺邵添,也要除了這些蛀蟲,肅清朝野上下風(fēng)氣。
“朝中尸位素餐之人太多。”殷承玉翻看薛恕遞上來的秘報,神色淡淡道:“趁著這個機會好好震懾整頓一番,余下的人日后才肯聽話?!?/p>
薛恕道:“已派了番子按照名單去抄家,最近朝中官員連喝酒小聚都少了,下了朝便縮在家中?!?/p>
“讓他們長長記性也是好事。”
這些年來一眾官員對殷承玉的印象都只有仁厚寬和,卻從未有機會見過他如此殺伐果斷的一面。
這短短數(shù)日里,被抄家問斬的大小官員已達二十余人。余下尚未查明罪行定罪的還有數(shù)十人,尚關(guān)在詔獄里。菜市口每日都有百姓一早去看貪官被斬。
經(jīng)此一遭,日后朝野上下恐怕誰也不敢再說當今圣上仁厚寬和了。
初掌權(quán)勢的帝王,已經(jīng)迫不及待地露出鋒銳的爪牙。
第134章
馭人之術(shù)在于恩威并施。
血的震懾之后,從先帝一朝繼承而來的松散風(fēng)氣一掃而空,余下的朝臣都十分珍惜自己頂上的烏紗帽,辦差時都比從前精心不少。
殷承玉終于滿意,在從重處置了一批官員之后,對于余下罪名較輕牽涉不深邵氏一黨官員選擇了從輕發(fā)落。
這些官員并非邵氏黨羽的核心人物,犯下的事說大不大,說小卻也不能視而不見。殷承玉思索過后,將這一批官員貶到了地方去。
對比那些抄家問斬的官員,這些官員結(jié)果已算是十分不錯。經(jīng)此一事長了記性,日后到了地方若是做出政績來,還有回京的可能。
朝中官員斬的斬,貶的貶?;蕵O殿中的官員又少了一些。但每回大朝會時的氣氛卻已經(jīng)不若之前凝重壓抑——明眼人都瞧得出來,陛下并未打算趕盡殺絕。
接下來殷承玉又自余下官員中拔擢了一批兢兢業(yè)業(yè)辦事得力的官員填補了六部的空缺,而這些拔擢官員所留下的空缺,則從翰林院中以及今科進士中選了二十余人補上。
空缺的人手補足,這一次大清洗才算是平穩(wěn)地度過了。
而這一批被拔擢的官員之中,最教人眼熱的當屬新科狀元謝蘊川。
謝蘊川剛高中時,眾人都以為他是寒門出身。直到謝文道翻案,殷承玉將謝家舊宅賜還,又御筆親題了“清正廉明”的匾額之后,眾人才知曉謝蘊川竟是謝家遺孤!
他本就已入了翰林院,才學(xué)有目共睹。又因亡父含冤而死,是以殷承玉在從翰林院選人補缺時,將之調(diào)到了吏部觀政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