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
《長庚》長達三個小時,影片絕大多數(shù)時間只是“長庚”一個人的獨角戲。
鏡頭追隨著他在房間里如困獸般的抱頭尖叫,追隨著他穿過表情麻木的人潮,追隨著他在日記本上寫下支離破碎的文字。
只有在他對別人進行催眠,編織出一個又一個謊言和幻景的時候,才會有對手戲,但長庚依舊是絕對的重點。
當長庚完成了對絕大多數(shù)精英的催眠,那些曾經(jīng)臉上晦暗的人們一個個露出快樂的笑臉,他們驚喜地歡呼著新的發(fā)現(xiàn),然后這快樂像火種一樣傳染到人群當中。
人們歡呼雀躍。
鏡頭給到長庚的臉上。
他也在笑,虛浮的笑容。背過身的剎那就成為無盡的荒誕和悲涼麻木。
長焦鏡頭掃過整個人群,然后匯聚到他的臉上,背景虛化成一片茫然的歡樂海洋。
當那雙眼睛放大,莫一笑怔怔地抹了一把臉頰。
是濕潤的。
影片結束時,莫一笑慢慢擦掉臉上干了的淚痕,終于明白為什么是祁景言,為什么只能是祁景言。這個男人,不論他呈現(xiàn)的是否是歷史上真實的長庚,但都讓人覺得,這就是那個人。
甚至,星網(wǎng)上有消息說,在這部戲上映之后,無數(shù)人跑到祁景言的個人網(wǎng)站、星網(wǎng)空間,甚至華國的公安系統(tǒng)下面留言,詢問祁景言是不是真的是催眠師、精神力大師。(這個時代精神力大師已經(jīng)不會被殺掉,但還是要官方登記,確保安全的)
蓋因太真實了,那樣的眼神,觀眾都覺得自己好像忘記了思考,被活生生帶入了某種氣氛和幻境。
莫一笑卻知道,那確實不是什么催眠,而是演技,臻于極致的演技。祁景言必然是接觸過真正的精神力大師和催眠師,親自觀看甚至親身體驗催眠,才能夠理解和呈現(xiàn)出這樣的眼神。
莫一笑自問,他做不到。
而當年的祁景言,僅僅只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,卻演繹出了這樣的眼神,而且一直演繹了長庚的一生。從年輕時的惶恐和膽大包天的孤注一擲,到最終眼神渾濁,平靜地說出“我知道會有這樣一天”的樣子,都完美地呈現(xiàn)。
“居然是……體驗派嗎?”
莫一笑注視著那張海報上的“長庚”,心里有些震驚。
他自己雖然說不上是純粹技巧派,也很注意情感投入和自我代入,但更多關注修煉技巧,強調(diào)靠演繹和氣場來表現(xiàn)人物。而祁景言這樣,看起來是全情投入去理解和體會一個角色,代入了自我,然后呈現(xiàn)出來。這樣固然真實,但對于演員的心理承受能力卻是個不小的挑戰(zhàn)。
莫一笑翻了一下祁景言保持至少每年一部電影的工作記錄,心里對對方的心態(tài)強度嘖嘖稱奇。
入戲固然是挑戰(zhàn),但對于追求完美的演員而言,出戲才是最大的挑戰(zhàn)。
體驗派一個不好就走不出來,要緩上個一年半載。體驗這種永載史冊的人物更是如此。
好幾個小時莫一笑都沉浸在《長庚》當中,仔仔細細地看了,又做了點分析筆記。原本想著去電影院之前看兩部的,但這部戲不愧是評分九點六的經(jīng)典,看過之后他根本沒心思看別的。要不是念著要體驗一下這年代的影院,甚至莫一笑都不想出門去看那部片子。
微微裝扮了一下,莫一笑乘著自動駕駛的飛行器到了電影院,很順利地進去了,沒有什么粉絲或者黑子認出來的事情發(fā)生,既是因為這個年代的化妝改裝技術先進——要不是為了社會安全不允許,甚至用特殊材質換張臉都行——也是因為莫一笑現(xiàn)在名氣不大。
坐進影院,莫一笑有些期待。
但兩個小時之后,隨著影片結束,這種期待就變成了失望。
——技術自然是先進了,堪比全息,好像所有事情都發(fā)生在觀眾身邊,但這兩位明明之前查了說是演技可圈可點的主演,卻不盡如人意。
莫一笑心里暗嘆真是浪費時間,還不如待在公寓再溫習一下《長庚》,一面心里有些放心——之前看祁景言的戲自愧不如,還以為原主記憶里演技好的少是水準不行沒看出好來、實際上這個年代的演藝圈也比自己那時候厲害了不知凡幾,現(xiàn)在看看別人演的,也就那么回事吧。
心里吐著槽,莫一笑有些無聊地落在其他人后頭,等觀眾走得差不多,這才懶懶散散地從靠后的位置上走下來準備出去。
走到快門口的地方,一眼瞥見旁邊座位上孤零零坐了個身材高大的男人,雙肘拄在膝蓋上,修長的手指插.進發(fā)間,悶不做聲一動不動地坐在那兒。
莫一笑四下一看,影院里人都走空了,只剩這一個。他有些擔心這男人是不是出了什么事——這時候他還不知道,電影院里遍布志愿者機器人,監(jiān)測到有人類體征出了問題會立刻過去幫助的。
“您好?”
莫一笑走過去,試探著彎下腰問了一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