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福安縣主為大長公主之女,為人玲瓏剔透……”
“肅寧伯府的林三小姐才貌雙全……”
“武安侯府……”
蘇禧耳邊聽著這些話,臉色嚴肅,壓低聲音問:“你們個個家里都沒有女兒么?怎么不一并出來為國效力一下?這樣光榮的事情,怎么盡是往別的人身上推?”
此時見蘇禧這般態(tài)度,眾人已知她對求和、和親這一主張的不贊同。當下沒有人立刻出來辯駁,只噤聲不語。她視線掃過了一圈底下的人,落定在蕭望之身上。
蘇禧肅然說道:“大周從未曾向大燕低頭過,我也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(fā)生。若再加派人馬奔赴邊關(guān),可有合適人選來領(lǐng)兵?只當背水一戰(zhàn),絕不允許失敗?!?/p>
因為蘇禧的話,殿內(nèi)再次變得吵鬧起來。
到得后來,到底也順利推選出了幾名英勇善戰(zhàn)的年輕將士。
有大臣仍以為不妥的,試圖游說:“陛下,之前朝廷派了那么多經(jīng)驗豐富的將軍到邊關(guān)去,且撥了那么多的錢糧,卻是徒勞無功。若再這么耗下去,只怕……”
蘇禧聞言,淡淡一笑:“你覺得他們不值得信任,是這個意思么?”那位大臣卻不敢直面回答,當下似犯了為難,蘇禧又鎮(zhèn)定道,“那么,我去?!?/p>
蕭望之不阻攔,其他大臣攔也攔不住。
因此很快,蘇禧御駕親征一事便這么樣定下來了。
劉寶珍得知自己差點被送去和親,是蘇禧攔住的,且知她要親自到邊關(guān)去,既心疼又著急。林婉柔也知曉了此事,急急入宮。她們便在進宮之時,撞了個正著。
兩個人心里揣著同一件事,互相看一看表情,俱明了了。往常如何的少話,此時都不免互相安慰起來。打仗不是鬧著好玩的,她們都害怕,也擔心……
蘇禧見了劉寶珍和林婉柔兩個人,反過來安慰她們一番。越是看蘇禧無事,她們心里越是難受。后來她們相攜出宮的時候,比起入宮的那會兒更哭喪著臉。
到宮門處,林婉柔嘆氣:“蕭大人為何不攔著陛下呢?”
劉寶珍卻咬牙:“以我所知,朝堂之上,蕭大人根本不曾出言攔阻!”
林婉柔不曾知曉,錯愕:“此事當真?”
劉寶珍皺眉說:“事關(guān)重大,如何敢胡說,你想必也曾聽說過……”
“蕭大人……竟是如此……”林婉柔似大受打擊,臉上一白。
劉寶珍說:“我也不曾想過,蕭大人竟會這般?!?/p>
林婉柔出宮后,沒有即刻回肅寧伯府,反而膽大去攔了蕭望之的轎子,將他一頓痛罵。她此時一心向著蘇禧,只覺得蕭望之做得不對,由不得抱起了不平。
蕭望之任由林婉柔罵他。
從頭至尾,他沒有吭過一聲,更無所謂去替自己辯駁。
最后,蕭望之冷冷的問:“林三小姐說夠了?我做事,輪不到旁人指手畫腳?!?/p>
林婉柔知說不通,氣得跺腳,又罵兩句,才扭頭走了。
未出七日,蘇禧隨軍隊離開京城。
以蕭望之為首的百官,以及大長公主、劉寶珍、林婉柔等親友齊齊與她送行。
蘇禧一走便是將近一年。
蕭望之留守的這京城里,發(fā)生了大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