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二章意外之喜
轉回后室,梁峰喝完綠竹奉上的茶湯,輕輕舒了口氣。今天的操練效果相當不錯,弈延的表現(xiàn)可圈可點,不但考慮到了路線設定,而且眼毒手狠,毫不留情面。這才是他最需要的教官品質。
還有那兩個居心不良的蠢貨,簡直是遞到手上的好材料,不用來殺雞儆猴實在是浪費。梁峰才不怕部曲里有人搗亂呢,這種接近現(xiàn)代化部隊的特殊操練方式,只要堅持上幾天,那些頑劣的、懶惰的、膽小的,直接會被淘汰出去,根本折騰不出什么幺蛾子。剩下的,自然是他想要的兵種了。也不知這次能不能留下四個伍的種子?
“郎君,阿良求見?!本G竹上前稟報道。
有什么消息了嗎?梁峰道:“招他進來。”
進門后,阿良立刻稟報道:“郎主,昨日田賓客約了織坊的吳匠頭和陶坊的江匠頭,在他房內說了一個時辰的話,似乎還喝了酒?!?/p>
“吳江二人為人如何呢?”
阿良猶豫了一下,答道:“吳匠頭有些好色,織坊不少織娘都跟他牽扯不清。江匠頭人還可以,就是有些奸猾?!?/p>
畢竟是同一個田莊出來的,阿良的回答應該選擇了略微保守的說法。對這答案,梁峰不置可否,點了點頭:“我曉得了?!?/p>
這下可讓阿良分不出輕重了,郎主這是想如何處理呢?思索了下,他斗膽問道:“郎主要召他們過來問話嗎?”
“不必,先看看吧。”梁峰確實沒有立刻清算的想法,現(xiàn)在他手上根本沒人,如果因為田裳先把四坊攪得天翻地覆,反而得不償失。不如先練著兵,看看這群人的打算。
這話說的有些深藏不露,阿良頭上也有些見汗。他總覺得從上黨回來之后,郎主就變得厲害的許多。也是,人家祖上可是九卿之一的大官,若真耍起心思,他們這些小人物又怎么可能應付的了?
發(fā)現(xiàn)阿良神情有些緊張,梁峰笑笑:“這次差事你做的不錯。把庫房里的東西清點好之后,你要留意一下田莊的動向,尤其是關注旱情對莊戶的影響,回來仔細報給我聽?!?/p>
這是信任他,要繼續(xù)委以重任啊。阿良的心神立刻定了下來,大聲道:“小的一定好好去做?!?/p>
“善。你且去吧。”
揮退了阿良,梁峰覺得心中那股煩悶又出來了,讓他有些坐立不安,似乎有一股火憋在心口。明明一切進展的都挺順利的???遲疑了片刻,他開口道:“綠竹,扶我去書房?!?/p>
找些事干總歸會好點,這個殼子的原主似乎只學過四書五經,腦袋里除了亂七八糟的詩句,根本沒有任何有用的資料,還是要惡補些東西才行。
書房也在主院之內,位于向陽一側,分里外兩間。外間可以待客辦公,內間則是滿滿三墻的藏書。在這個竹簡尚未徹底消失的年代,書也是代表身家的一種象征,莫說收藏,就算想要抄錄幾本,也麻煩的要命。因此但凡士族,都要有自己的書庫,書籍越多,就越證明其底蘊深厚。梁家既然能出一個大司農,在這上面還是保持了詩書傳家的根本。
走進書房后,梁峰四下打量一番,這里似乎天天有人打掃,桌面整潔,書架上灰塵也不算多,可見主人對書籍的呵護還是相當上心的。梁峰吩咐綠竹去磨墨鋪紙,自己則在書架前晃了一圈。
梁家的書多,但是最多的還是各類經史。四書五經就不說了,“注”、“疏”的版本也數(shù)不勝數(shù),早年的簡牘都已經磨的明晃晃,還有紙抄的新書放在旁邊,旁邊《老子》、《莊子》和幾卷明顯是講述道家金丹的竹簡也經常翻閱,清楚明白的展現(xiàn)了梁家前幾任家主的閱讀傾向。
這些東西,梁峰自然毫無興趣。繞過當中的書架,更靠邊的則是一些歷史類的書籍,幾卷《太史公書》,大略翻翻看起來像是《史記》,還有幾卷游記或是生物學類的異物志,《九章算術》也有,早就落滿了灰塵。一直走到角落,梁峰才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卷《太公兵法》。
這可是兵書了??!沒想到梁家竟然還有兵書?梁峰有些喜出望外,趕緊又在同一層翻找了一遍,《六韜》、《三略》、《司馬法》都有,《孫子兵法》還是疏注版的??纯粗窈喌木幘€,這恐怕是很多年前的舊物了,應該是梁氏的家祖梁習傳下來的。那畢竟是個當過二十年刺史的牛人,藏些兵書一點也不奇怪。
雖然不如《紀效新書》來的實用,但是兵書這種東西,還是多多益善。對了,梁習還當過大司農,必定也會收藏不少農書。梁峰又仔細檢查了一下那幾架不怎么翻閱的書簡,從中找出了兩卷似乎是關于農學的書籍,等回頭精神好了,還是要一一看過才行。
也是手頭實在沒人可用,否則他一個從事刑偵的,何必看這些東西?
心底暗自苦笑,梁峰走回了書案前,除了《金剛經》以外,其他能記住的東西也要寫出來,省得以后忘個干凈。正思索著有什么東西值得記錄,門外傳來了一陣輕快的腳步聲,綠竹走了進來:“郎君,小郎君來請安了?!?/p>
自從昨天那檔子事后,梁峰就讓梁榮改成巳時問安了,小孩子就該多睡會兒,醒了吃個飯,消消食,再來應付這種虛禮。
“父親大人!”今天梁榮精神多了,步態(tài)依舊那么故作沉穩(wěn),只是步速略快,都快趕上小跑了。
看著那張紅撲撲的小臉,梁峰笑道:“榮兒吃過飯了嗎?”
“孩兒吃過了,還練了三張大字!”梁榮趕忙答道。
“真乖。這邊坐,給為父說說,你的學業(yè)如何了?”跟孩子談學習,是個永不過時的話題,梁峰隨口問道。
梁榮果真來了精神:“啟稟父親大人,孩兒剛剛背熟了《孝經》!”
看著梁榮閃爍著“考我考我”的期待眼睛,梁峰吞了口唾液。就前任殘留的那些記憶,他勉強還能記得些四書五經的內容,但是《孝經》實在讀的太早,根本就沒個囫圇印象,如何考校別人?而且四歲背完《孝經》,這學業(yè)進度是快還是慢?完全沒有概念??!
堆出些溫文笑意,梁峰頷首道:“不錯,開始學《九章》了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