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滿愿聞言怔了怔,面露茫然。
徐妙華卻是唇角一勾,仁壽宮主位正是她的姑母,莊賢皇后徐氏。
十六年前,先皇永順帝猝然崩逝,其同母弟晉王蕭恪繼位,改元承明。
與此同時,永順帝的皇后徐氏從坤寧宮搬出,遷至仁壽宮,并加徽號“莊賢”,以便與將來的皇后以示區(qū)分。
后來,宮里更是約定俗成般只稱徐后為“仁壽宮娘娘”,畢竟當朝皇后只會有一位。
只是今上承繼大統(tǒng)十數(shù)年來一直虛置后位,甚至并無任何妃嬪。
不過儲君已立,姜太后也絲毫沒有催促皇帝立后納妃的意思,朝野內(nèi)外更無人會提及此事。
尤其在許多迂腐守舊的大臣看來,皇帝當年臨危受命屬實是無奈之舉,而太子蕭琂才是真正的天命所歸。
若皇帝有了自己的后嗣,難保不會廢掉如今的太子,改立親子為儲君。
如此一來,更沒有人會不識趣地進言勸圣上立后納妃了。
仁壽宮位于皇宮的東北角,而春禧殿恰好在皇宮的西北角,僅需穿過整座御花園即可抵達。
夜幕降臨,御花園內(nèi)四處掛滿各式琉璃宮燈,美輪美奐,燦若繁星。
楊滿愿心里七上八下的,也沒心思欣賞眼前的美景。
仁壽宮娘娘是徐妙華的嫡親姑母,可為何要把她也一塊兒喊去呢?
一行人從側(cè)門進入仁壽宮正殿,徐后已端坐在主位上等候多時。
正殿內(nèi)極寬敞,卻如雪洞一般,昏暗陰沉,兩側(cè)的沉香木博物架上也空蕩蕩的。
都說侄女似姑,徐妙華與她的姑母徐后確實有幾份相像。
只是徐后的眉宇之間隱約有股淡淡的愁緒,揮之不去,平白增添了幾份滄桑感。
二人行過禮后,徐后不緊不慢地說了句“賜座”,便將視線放在侄女身旁的少女身上。
從半個月前,她便好奇姜太后為何會將楊氏這般出身寒微的小官之女記名在冊。
若說是看在魏國公府的份兒上,她還真不信。
姜太后如今放下身段拉攏她與她背后的魏國公府不過是權宜之計,當年她們婆媳倆可是一度鬧得勢如水火,不共戴天。
徐后堅持認為姜太后選中楊氏女必定有她的用意。
可才剛看清楊滿愿的容貌,徐后眸光猛地一厲,如淬寒冰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文案情節(jié)很快要來咯(*/ω\*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