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這事夫妻倆回了趟王家村,王云芝也怕自家爸媽和大哥有意見,這事跟她二哥商量了個章程出來,對娘家人這頭有個說法,王曉康接了這個班,她和沈國忠去了深圳,沈家村那頭就留了個沈老太太沒人照顧,王曉康接了這工作,得幫著照應沈老太太,是他去也好還是他媳婦去也好,一周總要過去看看,有沒有哪里要幫忙的,老太太有沒有病痛什么的,每個月工資得拿出十塊來貼補老太太。
自然,這只是對外的說法,讓他照應人是真,錢還真不用他掏,沈國忠眼下是不缺這點錢的。
王曉康和他媳婦那是一萬個樂意,他媳婦拍著胸脯保證:“曉康要上班,我隔兩天就往沈家村跑一趟,老太太洗衣裳和菜地里的活能干的我都給干了?!?/p>
沈國忠倒不覺得需要這樣,老太太身子硬朗,照顧自己還是成的,只是他離得遠了,王曉康夫妻能常去看看,他在外邊也就安心些。不過這話他沒說,曉康媳婦真能做到這一步,大舅哥那頭也就沒話說了。
確實如他所想,王家大舅那邊先時知道接班這事給了老二家的曉康,那心里是很不舒服的,他幾個兒子呢,妹妹就想也沒想。
后邊聽著干一個月活,十塊錢工錢要歸了沈家老太太,又看王曉康媳婦三天兩頭就得往沈家村跑一趟去幫著老太太干活,一家人一合計,剛進廠是三十多的工資,這扣掉了十塊就剩二十多,還得夫妻一齊上陣,心里倒是沒那么不舒服了。
沈國忠又回了趟沈家村,大包小包買了很多東西,吃的用的,還有給老太太買的棉襖棉褲。
沈老太太原本的房子差勁,沈國忠和王云芝自市里分到房子后,就一直讓老太太住在自家在村里的那套房子里,這時候看老太太也就是回自己家里。
帶回來那些東西,十之七八都是給老太太買的,也有給家里幾個叔伯家的禮,包括第八生產小隊現任的小隊長和大隊長沈家慶的禮物他都沒落下。
他不在村里,就指望這些人多關照老太太幾分,滿村里人現在都知道沈家是發(fā)達了,雖不知道沈國忠去深圳做事業(yè)去了,可就是這夫妻倆現在成城里人了,都端上鐵飯碗了就夠滿村人羨慕的了,沈國忠夫妻倆孝順沈老太太,村里人對沈老太太也都要另眼相看幾分的,平時能搭把手的就都搭把手。
沈家慶看著氣質大不一樣的沈國忠,心里也是感慨良多,沈國忠是怎么起來的沒人比他更清楚,不過這個也只能干羨慕了。
沈國忠提著點心上門說是看看他,臨走時請他多關照關照老太太,沈家慶哪有不應的,只是還是好奇,他常往鄉(xiāng)公社跑,沈國忠之前請小半年的假,前幾天辦了病退的事他都是知道的,問了問沈國忠現在做些什么。
沈國忠和沈家慶還是有幾分交情的,也沒瞞他,沒細說是他自己開了工廠,只說深圳那邊開放出口特區(qū)了,他在幫女兒做事。
被沈家慶纏著說了不少深圳那邊的新鮮事,聽得沈家慶一臉向往,可惜,他不能去那頭,他可沒沈瑤這么個出息的閨女,又是只能干羨慕。
沈國忠和王云芝趕在過年前去了深圳,除了沈剛不在,自沈瑤嫁人后一家人難得這樣過了個團圓年。
照著廣東人的習俗沈瑤除了給家里幾個孩子準備了壓歲錢,正月里開工時還給家俱廠的工人們準備了開工利是。
這時候給利是,兩毛錢算是大紅包了,沈家這父女倆倒是都不小氣,工人們跟著他們忙了半年,全廠包括學徒工九十多人,每人都給了六塊錢的紅封,也是取意六六大順。
因為這個,安華家俱廠在附近幾個小鎮(zhèn)那是相當出名,出了名的福利好,一家私營企業(yè)比幾家國營大廠的待遇都要高。
聽聞沈瑤會在家俱廠新廠區(qū)邊上再辦廠,附近幾個鎮(zhèn)子的百姓那是摩拳擦掌想要搶一個招工名額。
離廠子建起來還早,人氣卻已經高得出奇了。
再說王云芝,自打來了深圳后,外孫們上學了她做好家務就到廠里轉轉,只是每回人離廠子還遠著呢,當地人看到她就熱情喊上老板娘了。
廣東話她聽不懂,問了沈國忠一回,沈國忠笑著說是老板娘的意思,把個王云芝嚇得厲害,老板娘啊,這不就是資本家的婆娘,或者也能理解成舊社會里請長工的地主婆娘。
每天看自家男人算起營收的賬目來,看到廠子里賺的那錢王云芝是熱血沸騰,一進廠子就被齊刷刷喊老板娘,她這后脖子又覺得哇涼哇涼。
她膽子小,月月膽子卻是大,小家伙覺得能開那么大的廠子,擔起百戶人家的營生,自家媽媽和外公那是相當有派頭的,她崇拜得很。
小丫頭人生的追求,從小時候只追求美顏盛世,到如今想混成跟她媽媽那樣兒的。
她才多大點人啊,九歲嘛,要干點事業(yè)那是很難的,爸媽和外公都忙得很,她這不就把目光瞄準了家里唯一的閑人——她外婆了。
“外婆,你看我媽和我外公,多威風,多有派頭,多有排面,你看咱倆合伙也開個廠子怎么樣?”
王云芝風中凌亂,她這做個資本家她老娘,資本家他婆娘都心里沒底得很,外孫女兒這是要發(fā)展她直接做資本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