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副本中線索的推測,兩人的想法向來是相同的,這次也不例外。這個猜測看似十分離譜,但是柏易無意中指著的大榕樹,反而讓它變得可信起來。
他們都認為,尋人啟事是有意識地利用他們,向樹林外面擴張。
荊白和柏易撿到尋人啟事的位置,幾乎都和他們想象中認為其所在的地方相關聯(lián)。
在兩人沒有決定要出村的時候,他們在村內,就撿到了小飛的尋人啟事;經(jīng)過探查決定要出村以后,柏易在村口撿到了第二張阿沁的尋人啟事。
兩人見狀繼續(xù)深入,甚至拿出羅盤開始探索,當時想的,無非是繼續(xù)深入樹林,等找到第三張尋人啟事再折返。但他們越走越遠,卻見不到第三張尋人啟事的影子了!
等柏易叫停,指了那棵位置不遠不近、卻十分顯眼的大榕樹作為終點,小朱那張笑容滿面的尋人啟事,又恰好地出現(xiàn)在了大榕樹上!
從三張尋人啟事的表情上,他們還發(fā)現(xiàn),離昌西村越遠,尋人啟事上的笑容就越明顯。
兩人當時只覺詭異,心中雖有懷疑,卻不能確定什么;直到晚上小琪拿出阿沁的那張尋人啟事,才有了幾分頭緒。
當天小琪顯然沒有打算出村,所以才能村中隨手就撿到尋人啟事。最關鍵的是,她還證明了另一件事。
尋人啟事的出現(xiàn),并非一定按照失蹤的順序來。否則,小琪撿到的第一張尋人啟事,就應該是小飛,而不是阿沁的。
按小琪的說法,她是因為想到阿沁,才撿到了阿沁的尋人啟事。那么他們依次撿到的三張尋人啟事,有沒有可能和他們潛意識認為自己“應該”撿到的相關呢?
畢竟只去了一次,兩人無法確定這個推斷是否正確。而且在目睹了雞鳴事件以后,他們也沒有時間再去一趟樹林確定,于是商量好了,讓景燦和小琪去樹林再找一次。
景燦的膽小顯而易見,他們不可能走得太遠。在這樣的人身上,這樣反而更容易試出來尋人啟事出現(xiàn)的規(guī)律。
當然,兩人都沒想到,景燦的膽子比他們想象的更小,陰差陽錯地,竟然超額完成了任務!
雖然他因此嚇得不輕,柏易卻只覺得好笑——所謂的廢物,其實就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?
等他說完,景燦和小琪已經(jīng)聽得愣住了。他們根本沒想過,小小的尋人啟事,竟然會有這樣的能耐!
景燦之前被柏易笑了一番,心里是有些不舒服的,現(xiàn)在卻只剩感激——他聽到尋人啟事有意識的時候,腿就是一軟,要不是柏易讓他先坐下,他肯定要丟更大的人!
他心里卻還有件事耿耿于懷,想了又想,還是鼓起勇氣,期期艾艾地問:“那個、那什么,就、就算這能解釋尋人啟事總是出現(xiàn)在我的視線盡頭,那為什么,為什么只有我連著撿到的兩張,都是張濤的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