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5章可有名號?
既然是段嫣自己的選擇,蘇硯沒再繼續(xù)這個話題,只是說道:“我能理解你的想法,但是以身相許之類的就算了。”
“現(xiàn)在你暫時跟在我身邊吧,我在這個小世界還有點事,等辦完了我再帶你回去。”
這個結(jié)果不出段嫣的預料,但她心里還是有點失望,此刻只得悶悶地點頭。
蘇硯取出紫衣魔君遺留的劍丸,并重新盤坐下來,往劍丸注入神識和法力,開始慢慢祭煉了起來,以洗去原主人留下的精神烙印。
如果紫衣還活著,像這種道器級別的法寶,會自發(fā)反抗,甚至是自行攻擊試圖祭煉者。
但是由于此刻原主人早已死去,碧霄血劍雖然掙扎了一下,放射出一縷殺機和血光,但是動靜不算太大。
在蘇硯調(diào)動本源明月之力鎮(zhèn)壓之后,它更是一下子完全失去了聲息,任由蘇硯慢慢折騰。
當然,即便如此,蘇硯也不可能像祭煉九品蓮臺那樣,一下子就祭煉圓滿。
蘇硯也不打算要做到那種地步,只需初步祭煉就可以了,這大概需要花費一兩天時間。
如果換做他還是第三境的話,這個時間就要以年為單位,不得不說很恐怖。
等蘇硯將來境界提升到第六境,初步祭煉道器,則可以壓縮到一兩個時辰以內(nèi),總之效率完全是和修為掛鉤的。
大概一日夜后,仍舊是深夜時分,白天停了一段時間的雪,又開始紛紛揚揚了起來。
期間段嫣默默守在蘇硯身旁,因為沒事做,還幫他搭了個遮擋風雪的小屋。
蘇硯原本雙手合抱劍丸于下腹,以五心朝天的姿態(tài),閉目默默祭煉。
但是就在此刻,只見他忽然睜眼,雙目中有一絲碧綠色的光芒一閃而逝。
隨即劍丸從他的掌心中猛然躍起,化作一道三尺來長,碧綠中帶著血色的、殺氣騰騰的劍光!
蘇硯手掐劍訣,隨手一指,劍光瞬間分化為成千上萬道極細的劍絲,將周圍的冰屋切割粉碎,化作一片冰霧
蘇硯手再一繞,萬千劍絲復歸劍光模樣,一下子沖霄而起,化作千百丈大??;一下子又如雷霆而落,化作針尖般的鋒芒。
可謂如意隨心,可長可短,可大可小。
見此蘇硯才滿意地讓劍光,收縮為劍丸模樣,并張開嘴巴,一口將其吞了下去。
這劍丸玩起來確實很有意思,而且對敵之時,蘇硯只需嘴一張,就立刻有劍光激射而出,可謂殺人只在須臾之間。
段嫣倒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樣式的飛劍,一時間看得有些驚奇,都顧不上心疼自己“一磚一瓦”搭起來的冰屋了。
“走吧?!碧K硯帶頭往東北方行去。
當年紫衣魔君留下的那個玉佩還在,但是不是還在原主手中就不好說了,也許早在百年前就被獵戶夫婦拿去當?shù)袅?,恐怕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流通了五六手都有可能。
不過蘇硯還是得去看看,現(xiàn)在這是唯一的線索,否則他就只能嘗試他那個成功率不知幾何的六爻神算。
段嫣自然跟上,她現(xiàn)在很珍惜待在恩公身旁的每分每秒。
——
青泥嶺,此地以嶺高多雨,道路泥濘而得名。
由于此時是寒冬,所以覆蓋道路的不是泥濘,而是白茫茫的雪,唯一相同的是都很不好走。
山嶺下有一座破落的山神廟,此時夜深了,路過此地者,很少會冒險在雪夜里翻山,尤其是險峻的青泥嶺,都是打算在這里生火取暖,歇息一夜,明日再早早上路。
說來也怪,各種荒郊野嶺,遇鬼撞狐的故事,似乎總是發(fā)生在類似的破廟里。
其實細細想來倒也正常,野外能歇腳的地方不多,這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,最常見的不就是寺院、廟宇嗎?區(qū)別只是有些還有香火,有些徹底荒廢了而已。
此刻,這山神廟中有一個十一二歲的稚嫩少年,正纏著身邊的父母發(fā)問:“爹,娘,你們說等一下,會不會有女鬼或者狐妖上門?”
“啐,”一個年輕、打扮頗為精致的女子,瞪了自己兒子一眼,“少去你爹書房里偷看那些雜書,都是假的,專門哄窮書生的故事,世上哪來的鬼?哪來的妖?”
火堆旁的眾人立刻哄笑了起來,少年那書生打扮的爹爹,也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。
“就算真有,那也是吃人的,萬萬不可輕信陌生女子,知道嗎?”這年輕婦人還不忘適時教導兒子。
少年只是略顯懵懂地點頭,但是眼中的好奇之色不減。
這對夫婦看起來年輕輕輕,卻是已經(jīng)在江湖上成名的一對伉儷,男的喚做【圣手書生】,擅使一對判官筆;女的綽號【飛燕劍】,使得一手好劍法。
由于他們兩人不僅武功高強,還頗具正義感,過往做了不少行俠仗義的好事,在江湖中還是頗有幾分名望的。
尤其是飛燕劍呂燕,她出身自江湖中赫赫有名的燕子山莊,父親呂大年武功已入先天之境,實力深不可測。
這樣一來,外人對這對夫婦自然也更加敬重。
雖是深夜,山神廟里卻頗為熱鬧,竟相互隔著距離,生起了三座火堆,每個火堆旁都坐滿人。
而且廟中眾人,看上去多是江湖人士打扮,僧道俗皆有,身邊多攜帶各色長短兵器。
他們絕大多數(shù)人呼吸均勻綿長,吐氣有聲,個別甚至太陽穴高高鼓起,一看便是內(nèi)家功夫修行有成之輩,實力不可小覷。
這許多江湖人士,今夜也不知為何聚在此處;另外,幾處火堆旁的人,雖然明顯不是同一路數(shù),但卻彼此克制,并沒有打起來,只是互不理會。
與書生夫婦同坐一個火堆旁的人數(shù)最多,足有十二三人,他們言語談笑間也頗為豪爽。
期間一個中年漢子,解下腰間一個酒囊,試圖哄騙小孩喝酒,呂燕自然及時制止。
但小孩逆反心理一起,嚷嚷著要試一口,又是引得一陣人哄笑。
興許是覺得這幫人太過吵鬧,廟內(nèi)靠右一座火堆旁,一個旁邊放著鐵拐杖的老瘸子,卻是冷笑了一聲,“好!好一個名門正派,好一對俠義夫妻,好一幫江湖好漢?!?
“只是老瘸子我沒想到,這姚家的婚宴還未開始呢,各位好漢就先樂上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