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章 湊巧
河畔茅草過膝, 秦良玉帶著秦九逆風(fēng)行來,杜雙溪最先瞧見。
在梓州時,秦良玉逗留兩月,大半的飯食都是在杜雙溪那里用的,且杜雙溪本錢有限, 開個小食店, 事情多親自操勞,照面的次數(shù)多了, 自是十分熟稔。這回秦良玉派人尋她, 接回齊州,更是幫了很大的忙。
而今郊野偶遇,杜雙溪自是歡喜, 拽著攸桐的衣袖提醒, “那不是秦二公子嗎?”
攸桐聞言瞧過去,便見秦良玉緩步行來,風(fēng)姿瑰秀, 溫雅蕭肅。
兩人起身的功夫,他已走到跟前,含笑招呼。
彼此見禮過,因攸桐的馬車就在河畔等著,秦良玉掃見車后滿滿一籮筐的白菘, 稍覺詫然, 朝秦九比了個手勢。秦九便行禮道:“秋鳴山最好的風(fēng)景還在下游, 那邊游人扎堆, 來這兒的卻不多。兩位姑娘來這秋鳴山,竟是為了這筐菜?”
“美景娛心,美食果腹,兩者都不可或缺。秦公子這是進山游玩嗎?”
“半為游玩半為尋藥,這時節(jié)山里好東西不少?!鼻鼐糯鸀榛卮稹?/p>
秦良玉雖出身清貴名儒之家,自幼錦衣玉食,卻因少年時受啞疾困擾,又跟名醫(yī)學(xué)岐黃之術(shù),性情養(yǎng)得平易近人,那兩袖清風(fēng)微蕩,腳底青泥尚在,徑自過去將那筐細瞧了瞧,把玩新鮮菜葉。
攸桐便笑道:“春初早韭,秋末晚菘。秦公子想嘗嘗嗎?”
秦良玉眸光微亮,秦九瞥他神情,便知其意,道:“先前在梓州時,杜姑娘那手絕活,別說我家公子,我這種粗人都記得。雖說菜肴都常見,滋味卻比府里那些山珍海味好得多。如今移居齊州,不知我們還能有那等口福嗎?”
杜雙溪笑道:“怎么沒有?不過廚房里少費點功夫的事?!?/p>
說話間,便瞧向攸桐。
攸桐哪會推辭?
她能尋來興趣相投的杜雙溪,全賴秦良玉幫忙成全,算起來,因傅家規(guī)矩頗嚴,還沒正經(jīng)謝過。以秦良玉的家世和品行,想必已知道了她跟傅煜和離的事,也不會四處張揚旁的,便笑道:“杜姐姐都不辭勞苦,我自須成全。鄙處簡陋,不好招待客人,秦公子若有想吃的,不如就到麗景街的京都涮肉去,提前說好了,杜姐姐做出來,我也能跟著沾光。”
“京都涮肉?”秦九與秦良玉相顧詫然,“那是……”
見攸桐頷首,面上詫色更甚,片刻后,秦良玉又緩緩笑了起來。
最初聽聞攸桐跟傅煜和離時,他自然是意外的,畢竟傅家位尊齊州,多少人擠破腦袋都嫁不進去,傅煜雖有冷厲之名,其鐵腕風(fēng)采,也令無數(shù)人傾心。和離不同于休棄,是夫妻倆商量好了,你情我愿的事——她自愿離開傅家那等金窟,難免出人意料。
秦良玉原本以為,她離了傅家后大抵會回京城,跟尋常高門貴女一樣,仰仗父母兄弟庇護,另尋合意的人家,仍如從前般養(yǎng)尊處優(yōu)。
誰知道她非但沒走,竟在齊州開了家食店?
且看她的眉眼神情,曼妙灑脫,輕松愜意,非但沒半點怨艾,反倒自在歡喜——比先前在傅家看到時的氣色好得多。
秦良玉詫然瞧著她,片刻后察覺有些失禮,輕咳了聲,以目示意。
秦九忍著笑,“既然如此,往后我家公子就厚著臉去叨擾了。”
“好啊,掃徑相候?!必┯X得這對主仆也挺有趣。
……
從秋鳴山下采的那筐白菘,小半兒拿來做菜,剩下的則做成辣白菘,腌制起來。
白菘價賤,又好儲藏,冬季天寒地凍,沒太多新鮮菜蔬,能炒能燒、雪白水嫩到的白菘便格外受人青睞。不過時下的做法,多是炒、燴、汆、燒,再有些人家腌了做酸菜,甚少見著辣白菘。
攸桐卻記得那味道——
腌好后酸辣脆甜,切碎了做涼菜、煮面或是下飯都極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