☆、第88章 河血(二)
大澤寺所在的松江山前,是一片石峰林立的黑石灘,而過了黑石灘,便是漫無邊際的江面。
此時的黑石灘中躺著密密麻麻的人,粗略一數(shù),約莫有近兩百人。他們看上去面容蒼白毫無血色,雙目緊閉,眉心微蹙,均是人事不省,乍一看簡直像是死了一般,但又不曾僵硬。
從這些人身上所穿衣物來看,大多破布爛襖衣衫襤褸,散發(fā)著許久未曾清洗的酸餿味,不是純粹的乞丐便是因為饑荒而遠離家鄉(xiāng)的流民。
還有一部分即便衣衫完好,但也看得出不是什么好料子,看那手上的老繭裂口以及經(jīng)年日曬還形成的干黑皮膚,可以猜測他們必定來自于苦人家。
不過這些人之中還夾雜著個別一些看起來日子過得還不算差的,大多是因為落單或是在野外而被擄來了這處,其中便包括在那茶鋪里等人的石頭張與陸廿七。
若是他們此時醒著,必定會被當(dāng)下的陣仗嚇一跳。因為這近兩百人被人由里至外擺成了圈,一圈環(huán)上一圈,最終形成了一個活人擺成的圓陣。
圓陣的中心放著一尊一人高的石雕,粗粗雕刻成了一個腳踏蓮花座的僧人。這僧人從背后看,衣袍飄逸,很有股石佛的味道。然而繞到身前便會發(fā)現(xiàn),根本看不見這僧人的五官,因為面上罩著一張獸紋面具,看著古怪又肅穆,還透著一股隱約的邪氣。
更詭異的是,這石像衣袍上刻滿了繁復(fù)的符文,乍一看,同大澤寺、萬石山以及洞庭湖那幾處小陣中央石雕上刻著的一樣,唯一的區(qū)別在于,這石像身上的符文之間還夾雜著一些古樸的字符,乍一看像是某個部族流傳下來的自創(chuàng)文字。
若是薛閑此時在場,一定能認出,這些字符同百蟲洞石壁上的同宗同源,只是筆鋒略有區(qū)別。這區(qū)別微小極了,就連寫字的本人稍微晃個神都會分辨不出。
這石像蓮座上貼滿了油黃紙符。
而這蓮座之下,同樣被人以血劃了一道圈。
這近兩百人均是頭朝石像,腳朝外擺著,雖模樣有差,貧富有別,卻有一樣是相同的——他們額頭命宮處均顯出了一枚小小的血點,乍一看像是血痣。
江上風(fēng)大浪急,一層趕著一層直沖上岸,加之大雨潑天,那架勢,似乎再多掀一個浪頭,便要撲到江松山上去。
然而這近二百人形成的圓陣卻好似形成了一個銅鐵之罩。烈得能割肉斷袍的狂風(fēng)肆虐而過,那石像蓮座上的紙符卻紋絲不動。潑天大雨眨眼間便讓江水漫上了岸邊,卻一滴也不曾落到這些人的衣袍上。
在這圓陣之外,單膝跪著一隊灰衣人,他們面上均帶著面具,乍一看同太常寺的有些相像,只是太常寺那些以赤紅為主,這些人的面具卻以青黑為主,活似一陰一陽,一明一暗。
除此以外,他們腰間還都墜了一塊桃木墜子,同玄憫竹樓下躲藏的那人佩著的一模一樣。
“八字相符之人共一百又八十,一位不多,一位不少,陰九十,陽九十?!被乙氯祟I(lǐng)首的那位開口稟報導(dǎo),聲音掩在面具之下顯得有些悶,又在出口之時被大雨打散了,聽著模糊不清。
他們單膝所跪之人正站在兩峰黑石之間,面朝著江松山,兩手背于身后。他穿著一身雪白僧袍,纖塵不染。大雨距其毫厘之處杳然無聲,愣是沒在那僧袍上落下一星半點兒濕痕。
這人個頭很高,身形修長而挺拔,單單是背面便有股出塵離世的氣質(zhì),讓人不敢多看也不敢靠近。
他面上覆著銀制面具,旁人看不見容貌,單是露出了一雙透黑眸子。他此時正微微仰著臉,目光落在松江山頂,沉靜冷漠之中似乎含著一絲旁的東西。
他聽了灰衣領(lǐng)頭的話,背在身后的手指微微摩挲了一下,目光卻一動不動。
灰衣頭領(lǐng)抬頭瞥了他一眼,又惶然地低下頭,噤聲不語,等著這白衣僧人開口。哪怕只是這樣些微的沉吟,都讓這些灰衣人覺得忐忑不安,好像自己滿身都是謬誤,做了一堆荒唐事一般。
而實際上,那僧人摩挲了一下手指,便淡淡開口道:“可曾叨擾無關(guān)百姓?”
他的聲音也透著一股天生的冷淡,像是微微結(jié)了凍的水。
但是這么一句簡簡單單的問話,便叫這些灰衣人微微一顫。領(lǐng)頭那人連忙道:“不曾不曾,咱們只挑了僻遠之處擄人,但凡旁邊有個別閑雜之人的,也都一并帶來了,一絲把柄也未曾留?!?/p>
那僧人又摩挲了一下手指,不喜不怒道:“擄人?”
領(lǐng)頭連連改口:“不不不,請人?!?/p>
他慌忙更正之后,又是好一會沒聽見吩咐,頓時忍不住偷偷抬頭瞥了一眼,就見那白衣僧人依然靜靜地望著江松山頂。盡管看不見他的眸子,但灰衣人卻覺得,他似乎少見地帶了一絲感慨,好似這偏僻無名的松江山同他有什么淵源似的。
那灰衣人看得恍惚,一時間膽大包天,居然張口問道:“這地方偏僻無名,平平無奇,國師為何挑中這里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