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外七
正當一部分宗室與方家拉攏了一些大臣準備在朝堂上對英國公發(fā)難的時候,一道加蓋了陛下大印的圣旨將方家主要成員下了大獄,并且方家被團團圍困起來,這下朝堂炸了,以宗室為代表的更是將槍口指向英國公,怒罵他仗勢欺人,不將宗室放在眼里,踐踏皇室權(quán)威,懇請陛下予以處置,否則這朝堂遲早要另改他姓。
這話一出,簡直要將駱晉源逼得無路可走的地步,另改他姓不是謀朝篡位還是什么,支持駱晉源的大臣當然站出來與這些人打口水仗,直到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,陛下出聲了。
“方同治的罪證英國公一早就交到了朕手中,下令抓捕方同治的圣旨是由朕親自蓋的印,諸位為方同治據(jù)理國爭的大人,莫非是認同方同治的行為,還和他參與在一起做我大周朝的蛀蟲,吃里扒外,養(yǎng)寇為患?!”
小皇帝質(zhì)問的聲音越來越嚴厲,那一瞬間,朝堂上的大臣看到的不是稚嫩的少年,而是屬于皇者的威嚴,不容侵犯。
“我知道諸位大人認為我是徇私枉法,你們卻不知,方大人卻與外族勾結(jié)多年,將我大周朝的兵器私運給外族,害我邊境多少子民喪生在外族鐵蹄之下,方大人的案子會交由三司會審,所有的人證物證會一同交付,所以參與的官員與武將都將關(guān)押受審?!?/p>
駱晉源這時才站出來說話,他就是要看看有多少人跳出來,同時也是讓皇帝看看這些宗室,因為暗中販賣兵器一事就有宗室參與其中。
先帝時期因為有夏夫郎給出的證據(jù),駱晉源就開始暗中調(diào)查,想方設(shè)法將確鑿的證據(jù)送到先帝面前,那時處理掉一批人,但因為是自下而上的調(diào)查進度慢,顧慮重重,后來又由于駱晉源離開京城,這些事情不便再插手,便耽擱了下來,只讓人小心暗中排查。
其實當時這事已經(jīng)引起了先帝的注意,只是牽涉的人員之廣,讓當時的先帝已經(jīng)無力整治,現(xiàn)在到了駱晉源手里怎可能再縱容下去,壯大了外族的力量來犯大周朝的邊境!
面對這些人的聲討駱晉源毫無畏懼之色,他行得直坐得正,不怕牛鬼蛇神!
便是有三分私心為兒子報仇,但即使沒有兒子這件事發(fā)生,不過是晚上一段時間再拿這些人開刀,如果不將他們打壓下去,他都不敢想像這些人仗著陛下年少會將野心膨脹到做種程度!
華景帝在龍椅上將下方的情景看得清清楚楚,當場就看到有幾人露出心虛躲閃的表情,接著又虛張聲勢地囔囔起來,說他們會盯著,誰知道是不是駱晉源栽贓嫁禍。
當場就有人嗤笑起來,說栽贓誣蔑不是某些人的擅長嗎,連四歲的孩子都能誣蔑,還當別人都跟他們一樣,說得有幾人老臉通紅,卻怒不敢言,一旦罵回去豈不是要質(zhì)疑陛下,因為那件事已經(jīng)讓陛下定了性了。
也有原先站在他們一邊的人神色質(zhì)疑起來,不再像起初堅定的站在他們一邊與駱晉源對著干,倘若方同治當真同陛下及英國公所說的私通外敵販賣兵器,那罪名可就大了,一理罪名確鑿他們這些人也要牽扯進去,而且其中一些人還是分得清大勢與小利,有些東西真的碰不得,有些銀子也不能沾手。
因為證據(jù)太過確鑿,三司會審并沒能拖延太久,方同治的罪名就被定了下來,連同一起被拿下獄的官員抄家問斬,京城上空的氣氛頓時又緊張起來,邊關(guān)也有幾位武將被抓押回京城一同受審問罪,那邊,由于駱晉源暗中傳去的消息,那幾人早被人暗中盯了起來,事發(fā)進毫無反抗之力。
僅僅半個月的時間,就有數(shù)十名官員人頭落地,英國公這一舉措狠狠震懾住朝堂,似乎就連朝堂上都能感覺到隱隱散發(fā)出的血腥味。
這時候,那些想算計英國公與俞晨的人才恍然發(fā)覺,他們之前的想法有多錯誤,英國公的煞神之名,并不僅僅顯示在戰(zhàn)場上,也可以體現(xiàn)在朝堂上,這股狠勁,就連先帝圣威最盛的時候都有所不及。
沒人敢再伸出爪子,并且指望英國公沒有察覺到他們之前抱有的心思,他們還擔心英國公會秋后算賬。
這期間,俞晨為了躲清靜又去了莊子,正好守著兒子留在京城不斷有人上門想通過他這里向駱晉源求情,真是什么手段都有,他不耐煩就躲了出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