涮肉坊開張的前幾日,因掌柜和伙計都是生手,攸桐每日都過去盯著,幕后指點。
過了一陣,瞧著外頭井然有序,生意也不錯,才算是放心。
這陣子眾人都忙得夠嗆,杜雙溪扛著食店里的后廚,更是勞累。攸桐瞧著這日秋風爽快,便叫夏嫂替她一日,留下春草煙波在食店里照應,而后帶著杜雙溪和玉簪、秋葵兩個,由兩位彪悍的護院陪著,出城散心。
已是秋末,天氣轉涼,重陽登高過后,最近出城的人倒不算多。
攸桐沒往人堆里鉆,聽說城南秋鳴山的半坡楓葉轉紅,便乘車前往。
素秋露凝,天高景澈,秋鳴山下河水淡淡生波,草木修修款擺,那水清澈見底,倒影著滿坡景致——茂盛葳蕤的叢林里,青松聳立、濃綠生墨,紅楓漸次轉了顏色,夾雜著黃槐高楊,樹冠交疊掩映,顏色時而層次分明,時而混做一團,層林盡染,爭相斗艶。
臨風而望,是丹青妙手都難以描摹的景致。
攸桐去歲嫁來時,只在去金昭寺上香那回出過城,夫妻馬車同乘,她因顧忌著傅煜,還沒能觀賞道旁景致。
而今腳上沒了枷鎖束縛,連日勞累后涮肉坊也算順利,自是心胸暢快,渾身輕松。
騎著馬沿河走了一陣,過了石拱橋,又到林里采些楓葉,日已過午。
她選的幷非游人愛去的南地方,幷無食店酒肆,唯有些依山而居的莊戶人家。眾人便投入一戶人家,將些銀錢,欲借灶臺一用,就地取材,做頓飯來吃。那人家見著白花花的銀子,哪有不允的,幫著殺鶏摘菜。
杜雙溪愛廚藝,幼時也曾跟著父親往農(nóng)莊里挑菜買食材,自往菜畦里去挑。
攸桐閑而無事,也跟著逛逛,瞧見有一畦白崧長得極好,便想買些,帶回去嘗鮮。那人家自是樂意的,尋了竹筐,挑上等的給她,因馬車里裝不下,便放在后頭。
吃完了飯,怕回城太晚,便照原路返回,在山腳樹影水波間流連。
誰成想,竟碰見了熟人——秦良玉。
……
秦良玉今日來秋鳴山,半為賞景,半為尋藥。
他出門時向來不喜前呼后擁,隨身只帶著秦九,倆人從山里出來,順道獵了兩只野鶏野兔,便往拴馬的地方走。誰知才過了拱橋,就見幾位女眷在河邊玩水,笑語隱約,而其中兩人的面孔,秦良玉十分熟悉。
詫異之下,不由駐足細辨。
先前攸桐和傅煜和離,雖未張揚,但到底南樓沒了少夫人,傅家沒法捂著,消息也漸漸傳開。秦良玉初見攸桐時,便覺她性情直率嬌憨,跟侍女談及美食時的嘴饞模樣甚為有趣,臨別見著,更覺其容貌端麗,姝色過人。
其后她數(shù)月閉門,忽一日找上他,卻是微打探杜雙溪的消息,其中誠心,更令人動容。而那日陽光明媚,蹴鞠場外含笑盈盈而立的美人,亦令人印象深刻。再往后,傅德清重傷回府,她在榻前照顧伺候,他時常過去探望傷勢,照面的次數(shù)不少,因攸桐的藥膳是按他的吩咐做,叮囑交代時,她也是一點即透。
只是那時她是傅煜的妻子,他縱欣賞,也不得有半點越矩。
誰知忽然之間,那兩人便和離分居了?
而今傅煜仍是名震北地的悍將,她身上沒了傅少夫人的榮光,重新成了待嫁之人。
正當妙齡的美人河畔戲水,周遭有蒹葭蒼蒼、水波粼粼,映照滿山秋色。
秦良玉看了片刻,見那位以美食相交的杜雙溪也在,忍不住便抬步走了過去。